趙勝看了看虞卿,站出來道:“大王,微臣以為,現今再聯絡魏、楚兩國,緩不救急。讓李牧和龐煖大軍南下,我北部面對匈奴和燕國,恐將出現意外。”
“大王,微臣還是認為,讓趙括前去上黨,率軍試一試。我趙國大軍現有四十萬在上黨,防線穩固。如果趙括確實不行,局勢也壞不到那裡去。到時候,我們再把他撤換下來即可。但如果趙括可以,能夠打敗秦軍的話,豈不兩全其美!”
趙王點點頭,對眾臣道:“這個趙括,勇氣甚佳。前段時間,也曾上書寡人,言要帶兵出征,前去上黨。”
虞卿急道:“大王,萬萬不可呀!趙括將軍,年紀甚輕,獨自帶兵經驗不足。上黨戰事,關乎我趙國國本。微臣認為還是讓廉頗將軍,繼續在前線統帥我軍為好。”
趙王丹見眾臣爭論不休,就對沒有發表意見的平陽君趙豹問道:“平陽君,你認為讓趙括前去上黨,換下廉頗,是否合適?”
趙豹一愣,趕忙道:“大王,微臣剛才聽諸位大臣所言,都有道理。但微臣知道,這個趙括雖為馬服君之子,但無帶大軍做戰之經驗。”
“王上,上黨前線數十萬將士的性命,我趙國生死存亡之國命,真的要交給這個趙括之手,微臣覺得不妥。若真要換廉頗將軍,何不讓軍事經驗豐富的望儲君樂毅,前去上黨,替換廉頗,指揮我趙軍呢?”
藺相如和虞卿兩人聽罷趙豹的話後,頓時大喜。看來換將的想法趙王已經定了,但如果讓樂毅去替換廉頗,也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兩人一起站起,對趙王道:“大王,平陽君所言極是,臣等附議。”
虞卿接著補充道:“大王,若必須換將,望儲君樂毅是個極好的選擇。樂毅將軍熟知軍事戰略,不次於秦國大將白起。若讓其前去上黨,替換廉頗,指揮我趙軍同秦軍對抗,我軍必然大勝秦軍。”
樓昌一聽大為吃驚,媽耶!你這個平陽君又把樂毅給找出來了,這樂毅與廉頗相比,更是個狠人呀!在燕國為上將軍,帶兵四十萬,差點把當時最為強大的齊國給滅了呀!讓他前去上黨,秦軍照樣討不了好,弄不好比現在的狀況更糟。
想到這裡,樓昌忙站起對趙王道:“大王,此事不妥。樂毅乃棄燕投趙之人,雖被我趙國封為望儲君,但其心未附,用之不妥。若再發生燕國攻齊之事,我趙國危矣!”
然後,轉身對趙豹道:“平陽君,國之大事,應用公心待之,萬不可用私心處之。”
樓昌之所以這麼說趙豹,是因為在前年接受上黨時,趙豹不贊同接受上黨。馬服子趙括在朝堂上,對趙豹做法極為不滿,曾呵斥趙豹:“此乃迂腐做法,不知變通之人。”
趙豹老臉一紅,就要上前同樓昌進行辯解。
平陽君趙勝一看此種情況,趕忙“和稀泥”,對趙王丹道:“大王,何不招見趙括,考察一番,看是否合適?”
趙王聞此,點了點頭。知道這樣爭論下去,還是會象以前一樣,是不會有結果的。但上黨的戰事,必須要想辦法儘快解決了。
就對眾人道:“眾卿,既然如此。寡人再考慮一下,爾等先下去吧。”
眾人相互看了看,齊聲道:“諾。”
待眾人走後,趙王對身旁的侍官道:“你前去馬服君府,馬上招馬服子趙括覲見。”
這個侍官忙躬身道:“諾。”
趙括接到趙王丹傳喚的口諭後,不敢怠慢,急忙隨從侍官來到王宮,覲見趙王。
看著在堂下,叩首跪拜的趙括,趙丹緩緩說道:“馬服子,你起來說話吧。”
“多謝大王。”說罷,趙括站起身來,躬身面對自己的君王。
趙王見此,就問趙括道:“趙括,你可知本王傳你入宮,所為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