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康的父親搖了搖頭,感慨對姬康道:“康兒,我與你大哥來遼地以後,沿途所見,民眾安居樂業,生活富足。我兒來這遼地幾年,就能將這遼地變成如此模樣,為父內心著實安慰呀!”
    大哥姬喜聽罷父親的話,也認可的點點頭。
    姬康站起,躬身對父親道:“多謝父親的誇獎。”
    然後頓了頓,接著緩緩說道:“父親、大哥,兒子做為遼城君,讓自己轄屬之地的民眾,能夠安居樂業、老有所養、幼有所帶、病有所看。兒子認為,這是兒子的本分,都是兒子應該做的。否則,兒子憑什麼能得到遼地,眾多百姓的擁護和愛戴呢?”
    此話雖然是在說遼地,但另一層面,則也在變形地告訴自己父親,為君之道的道理。既然你已經說了,今晚敞開心扉,暢所欲言。那麼正好我也不客氣了,有什麼就談什麼吧!再說,有些事讓父親和大哥姬喜兩人,早點知道也好。
    姬康的父親,看著自己的這個小兒子,雖顯稚嫩、但面帶堅毅的臉容。微笑責怪道:“你坐下說吧!不要再這麼客氣。我是你父親,不是別人!”
    聽父親這麼一說,姬康不好意思的撓撓頭,笑了笑,又坐到了椅子上。做為王室家庭內的一員,父親雖然客氣,但自己卻不能縱容。
    在這個時代,君臣之道是必須講究的。
    父親沉吟了一會,眼神一閃,對姬康緩緩說道:“姬康吾兒,你在遼地滅國立郡、招賢納士、安撫流民、修路建渠、增擴田產、發展產業等。你做這麼的事,薊都人現在都說,吾兒你其志非小。”
    然後頓頓,接著說道:“吾兒,你能給為父說說,接下來,你意欲而為?”
    說罷,站起身來,看著窗外,只見君侯府內過道上的玻璃路燈,正發出明亮的燈光。
    父親的這段話已經很嚴厲了,說是詢問,不如說是責問。
    姬康的大哥姬喜知道,這幾年來,自己的弟弟姬康,在遼地的所做所為,許多做法在燕國朝堂上,都引起了不少的爭議。畢竟姬康的許多做法,都與現在燕國的許多律令規定不符。
    做為姬康的父親,同時也做為燕國的王儲,姬康的父親壓力也是很大的。這一次親自來到遼地,說是視察,不如說是對姬康的考察。因為姬康的父親,也不知道自己的這個小兒子,到底是怎麼想的?
    大哥姬喜聽罷父親的話後,眼睛也看著姬康,看自己的弟弟如何回答?
    姬康知道,談話的重點來了。低頭沉思了片刻,站了起來,對父親躬身道:“父親,兒子不想隱瞞你,兒子就如百姓所言,其志很大,很大!”
    然後扭頭看了看大哥姬喜,發現大哥姬喜已經瞪大了眼睛。
    姬康笑了笑,對父親繼續說道:“兒子做為燕國王室的一員,正宗姬姓的嫡系子弟,兒子在遼地所做的這一切,就是想振興我燕國,想統一這中原各國,想結束這戰火紛亂的天下,想讓這天下百姓、都過上這安居樂業的日子。”
    這是來到這個時代,姬康第一次對人正式吐露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
    姬康的父親和大哥姬喜,聞聽姬康所言,心裡已被姬康的“四個想”、震驚的一塌糊塗。大哥姬喜嘴巴張得老大,父親驀然轉身,眼睛也瞪得老大,用手指著姬康,哆嗦著道:“你,你……”
    好吧!你想振興燕國,這我還可以理解。但你想統一這中原?想統一這天下?這是你想的麼?就是我這個燕國的太子,想都不敢想呀!而且以燕國現在的國力,能做到麼?
    姬康的父親又坐在了椅子上,閉上眼睛,穩了穩被震驚的心神。
    然後緩緩睜開了眼睛,眼眸中透出明亮的目光,緊緊盯著自己的小兒子。看著自己的小兒子,雖然年幼,對自己仍然恭敬無比。
    再仔細看了看,發現姬康的目光清澈透亮,不似做偽。
    過了好一會,才說道:“為父沒想到你這小子,竟然有著如此天大的志向。你可知,你如此做,弄得不好,我姬氏一族將來就會有滅族之禍?”
    姬康看著父親擔憂的神色,又看了看大哥姬喜吃驚的表情。
    想了想,然後走向書房的另一側,推開姬喜昨晚沒進去過房間的房門。然後轉身對父親和大哥姬喜道:“父親、大哥,請你們跟隨我來。”
    姬康的父親和大哥姬喜,相互看看,都隨姬康來到了這個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