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在燕國幾次遇到危難的時候,都是面前這個即將要離世的老人,力挽狂瀾,才使燕國得以倖存。尤其是擔任燕相以來,更是對燕國忠心耿耿,這一點是不容人質疑的。
說句難聽的話,就是“弒君”,也是當時姬康的曾祖父,燕惠王姬戎人做得太差勁了,弄得天怒人怨。不殺掉他,燕國肯定會被燕惠王弄得滅國的。
想到這,武成王和太子兩人眼眶都紅了,一齊點點頭。
武成王更是掉下淚來,對公孫操道:“相國,你對燕國忠心耿耿,無容置疑。”
從孫操見此,欣慰笑了笑道:“大王、太子,如今老臣即將走了,但委實擔憂我燕國之未來。現我燕國在七國中,實力頗弱。而現在卻是大爭之世,公子康曾對老臣來信言道:“大爭之世,不爭則亡”。老臣也深以為然呀!”
接著又喘了口氣,繼續說道:“大王、太子,當今天下七國,秦國實力已傲居諸國之上,從目前來看,其不斷削弱韓國,是要東出併吞六國呀!”
武成王和太子一聽,臉色頓變,相顧愕然。
公孫操不待兩人說什麼,接著說道:“大王、太子,以前老臣也不知道這種態勢,見秦國對我燕國如此,以為對我燕國是件好事。但公子康則直接告知老臣道:“此乃秦相範睢“遠交近攻”之計謀,以此用我燕國來牽制趙國,同時削弱我燕趙兩國的實力”。從秦王嬴稷這幾年來,所做事情來看,老臣這才恍然大悟,認為公子康所說的一點不錯呀!”
然後老淚流了下來,對武成王和太子二人道:“大王、太子,現今我燕國不是沒有希望,觀公子康在遼地所為,我燕國……我燕國還是大有可為的。”
然後慢慢伸出左手,把太子右手也握在手裡。又喘了口氣道:“大王、太子,現在是大爭之世,一個國家的接班人必須有長遠眼光、足夠的魄力和能力,才能使這個國家行穩致遠、日益強大。
如今公子康到遼地後,招賢納士、招募流民,開墾田畝,興建產業。更在遼地滅國建郡,小小年紀,就做成我燕國曆代先王想做而未做成之事。”
說到這裡,喘氣之聲更大,斷斷續續說道:“大王、太子,公子姬康真乃天授……天授我燕國之福,望大王和太子,你二人……你二人多待之……,老臣……老臣言之於此,望……望大王和太子……恕罪。”
說到這裡,突然急喘起來,已快說不出話來。武成王和太子見此,一起大叫道:“御醫,快叫御醫來。”
公孫操此時已經知道自己大限已到。
眼前浮現起了公子姬康,那一雙清澈的眼睛;腦海中又想起了初見公子康之時的場景,臉上露出了微笑。
“敢問公子,我燕國該如何應對今後情勢?”
“長遠看:需變制、開智、富國、強軍。近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霸。”
……
“公子之事,老夫亦然知曉。”
“小子今日也承諾相國。待相國百年後,除謀逆叛國之外,小子必保相國家族後人百年之安康。”
想到這裡,公孫操笑了起來,喃喃低聲道:“公子,老臣……老臣要走了!對不起……對不起了,公子。老臣不能看到……看到你……你那一天了。”
沒等御醫進來,就聽公孫操用最後力氣,大喊一句:“燕昭先王,老臣追隨你來了!”
喊罷,慢慢放開了武成王和太子的手,緩緩閉上了眼睛。
……
武成王十一年,四月十八日,燕相國公孫操卒。
訊息傳到襄平,襄平城內正好飄起了細雨。
雖然心裡早有準備,但姬康還是、對前來向他稟報此事的老總管姬茂道:“姬伯,你說什麼?你是說相國公孫操已去世了?”
老總管姬茂看到姬康如此,當然知道燕相公孫操的去世,對公子姬康意味著什麼。悲慼對姬康道:“公子,請止哀!相國公孫操確實於四月十二日去世了。”
在書房內,姬康久久站在窗前,望著外面的綿綿細雨,許久沒有說話。
半天后,吩咐老總管姬茂道:“姬伯,傳我命令,襄平城三日不準宴樂,以示對相國公孫操的哀悼。”
“諾。”老總管姬茂忙下去傳令去了。
待老總管姬茂走了許久後,姬康望著薊都的方向,輕輕說道:“老相國,一路走好。”
說罷,兩行眼淚滾落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