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現在遼地吸引我高句麗流民,甚至是富豪、百姓等,紛紛前往該地。大王,長此下去,對我國恐非好事呀!
據聞北部新登基的東胡單于忽必答,已通知各部落,恐今年對遼地用兵。這正是我大好機會呀!請大王決之。”
四十多歲的朱琮抬起頭來,看著牆上的遼東地形圖,道:“王弟,寡人也想用兵,只恐燕國報復,故疑慮不定,需慎之。”
比朱琮小兩歲的朱哲,不以為意地說道:“大王,燕國前年出兵趙國,大敗。國內人心慌慌,而無暇東顧。現據聞,趙國大軍已陳兵燕地邊境,燕國也恐難以支援遼地。臣有一計,可保大王無憂。”
“哦,王弟快快道來。”朱琮驚喜道。
朱哲向朱琮稟告道:“大王,二十年前,燕國派大將秦開,攻伐東胡。因箕國的國主曾資助東胡,故打敗東胡後,又渡過遼水進攻箕國,直達滿番汗為界,並佔領箕國番漢等地,設定城池。
而箕國不得不言和,但心懷怨恨。今我國如果北聯東胡,南合箕國,共犯遼地,就是燕國舉國來戰,吾等亦不懼哉!”
朱琮在殿內,緩緩走了一圈,點點頭道:“如此甚好,可速派使者,聯絡東胡、箕氏,約其共伐遼地。”
二月中旬,箕國都城箕城,王宮。
箕國國主箕釋正詢問相國高民:“相國,此番高句麗王派使者前來我國,所談共伐遼地之事,你意下如何?”
高民眉頭緊皺,過了片刻道:“大王,我已命密探偵探燕國動向。如高句麗王所言不虛,燕國與趙國持兵相對,無暇東顧。此次則是我箕國,收復番漢等失地的最好良機。”
箕釋則高興道:“命密探速報燕國之動向,如情報不虛,我軍即可揮軍西進,收復番漢等我箕國失地。”
二月下旬的趙國都城邯鄲,春意燻人。
現年十七歲的,剛親自執政趙國權柄一年多的,姬康的舅舅趙王丹,並沒有過多關注秦國等國的動向。而是在趙國朝堂內部,大肆安插自己的親信。
二月二十六日,趙國王宮。
年輕的趙王丹,面對用幾十座城池從齊國換來的,白髮蒼蒼的相國田單,眉頭緊皺。
“相國,依你之意,我趙國當下不應伐燕麼?難道平原君趙勝等群臣的建議,都是錯的麼?”
已經七十出頭的田單,則躬身而道:“大王,當下,我趙國之敵不是燕國,而是秦國。從這兩年秦國的動向來看,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連年來,秦國不斷派大將白起,蠶食韓國。依老臣之見,今年秦國必出兵韓國,佔領韓國野王等地。如此,韓國必被秦國一分為二。
老臣恐秦國佔領野王后,又兵指上黨。這樣我趙國必然面臨是否與秦國一戰的問題,故現在我趙國伐燕,時機不對呀!大王,請三思呀!”
趙丹站了起來,又點生氣道:“相國,你如今沒看到燕國陳兵於燕趙邊境,想侵犯我趙國麼?”
田單又躬身道:“大王,燕國自伐齊失敗後,國力衰退。自大前年犯我趙國,又損兵折將,對我趙國已畏懼甚深。以老臣所見,其陳兵邊境,只為防守,而無膽犯我趙國。
我趙國可命大將龐煖,陳兵燕國河間邊境;代郡將領李牧,率軍前往燕國西部邊境,威脅燕國西部的武遂、方城等地,燕國必不敢輕舉妄動。若我趙國現今伐燕,大動兵戈,則必可被秦國所趁,請大王明鑑。”
“既然相國如此堅持,伐燕之事作罷!可命大將龐煖和代郡李牧兩人,以相國之計進行吧!”
說罷,不待田單回話,就起身而走。
看著年輕氣盛的君王趙丹,如此模樣。田單眉頭緊皺,長嘆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