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上、各位閣相,此番五國犯我燕國,訊息已經非常明朗了。秦、趙、楚、魏、韓五國大軍,分為北、中、南三路。”
“中路大軍是五國大軍中,最為精銳,亦是人數最多的一路。秦國出動了十五萬大軍,魏國十萬,韓國五萬,合計為三十萬大軍,由秦軍大將趙摎為主將。”
“北路大軍,則是由此番聯軍統帥廉頗親自率領,率領十萬趙軍犯我燕國。南路大軍,則是楚國的十萬大軍,主將士楚國大將景陽。”
幾乎與此同時,在洛邑王宮的一處宮殿之內,秦、趙、楚、魏、韓五國君王,也在商量著此番伐燕戰事。
秦國大將趙摎,在殿內的一幅地圖旁。
也對在座的各國君王,闡述著此次五國聯軍的做戰計劃。
“各位君王,我軍此番伐燕,五十萬大軍,分北、中、南三路。中路秦、魏、韓三國大軍,總計為三十萬,攻擊方向為衛地帝丘城的十萬燕軍。”
“北路則是統帥廉頗率領的十萬大軍,則最為關鍵,具體攻擊方向,由主帥廉頗親自掌握。但目前攻擊的方向,則是準備攻擊燕國的濟西高唐之地。”
“而我南路大軍,則是由楚國大將景陽,率領十萬楚軍,向燕國琅琊郡方向進擊,以牽制燕國在齊地的各路大軍,使其不能向其他方向的燕軍增援。”
粟腹手中的指揮棒,朝地圖上,衛地的帝丘城與齊地的琅琊郡兩處點了兩下:
“敵軍進攻的方向也很明確,中路趙摎所率的三十萬大軍,進犯的方向是衛地帝丘方向。南路景陽所率的十萬楚軍,則是我齊地琅琊郡的方向。”
接著粟腹把指揮棒,點向了地圖上趙國的南部長城之處。
“反而北路廉頗所率的十萬趙軍,匯聚於趙國南部長城,進犯的方向很不明朗。”
閣相劇辛心中盤算了下,對粟腹道:“粟相,此番重要五國大軍,犯我燕國的北、中、南三路大軍,總計為五十萬大軍,我軍目前出動了多少兵力?”
粟腹用手中的指揮棒,點了點地圖,對眾人道:
“根據五國的兵力,按我王的詔令,我燕國此番不但要在齊地等郡,抗擊五國對我燕國的進犯,但也要防止趙國代郡,以及北部的東胡、匈奴,對我燕國的覬覦。”
“故此,我燕國在北方上谷郡榮巖所率的第一軍,漁陽郡左宗的第二軍,中陽郡劉勝所率的第八軍,興安郡縛豹的第九軍,包括此四郡的所有預備役軍,都留守當地,加強戒備。”
“在齊地等郡,面對五國犯我燕國之軍,我燕國動用了除以上三郡之外,全部的陸軍、海軍,而我燕國的預備役,則是各郡只抽調了一個師的預備役兵力。”
“王上、各位閣相,我燕國應對五國之兵力為:陸軍七個軍,海軍三個軍,預備役六個軍,琅琊、濟北、濟西三郡的全體預備役,總計為六十多萬大軍。”
聽粟腹這麼一說,姬康與幾位閣相臉上,都露出了笑容。
而在洛邑王宮大殿內,秦國大將趙摎,指著牆上堪輿圖的帝丘城,對眾人道:
“各位君王,因為之前,燕國大將樂間僥倖佔領了帝丘城,對我聯軍的中路大軍,是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沒有改變我聯軍的整體作戰態勢。”
“反而因為帝丘城,位於我中原腹地,其北、西、南三面皆在我聯軍的包圍之下。對於此地,我聯軍如果不出意外,將同燕軍主力在此決戰。”
閣相將渠,對眾人道:“王上、各位閣相,沒有想到,我燕國現在的兵力,居然在沒有舉國而戰的情況下,也如此雄厚了。”
蘇代老頭也笑著對眾人道:“就如王上所言,五國犯我燕國,是他們說了算;但是,戰端即開,想打到什麼時候?就是由我燕國說了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