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國準備伐趙的訊息,此時已經傳到各國。
魏國大梁,魏王圉與信陵君二人,商量著此事。
“信陵君,此番燕國攻伐邯鄲,我魏國應如何處之?”魏王圉問道。
信陵君魏無忌思索了一會,對魏王圉道:
“王兄,目前來看,從各方面反饋回來的訊息,此番燕國伐趙,不是平時一般的小戰,而是要準備滅掉趙國。單靠趙國一國,恐怕是無力阻擋燕軍的征伐。”
“燕王康此人,野心極大,其志與秦昭襄王一樣,皆是要滅天下諸國。前幾年,燕國已經滅掉了齊國;前年,又把衛國收入了囊中;此次,更是南下滅趙。”
“王兄,從我魏國考慮,趙國是不能亡的。趙國若亡,那麼燕國的下一個目標,肯定是我魏國。以臣之見,此番燕國伐趙,我魏國必須派兵援救。”
聽完信陵君的一番話後,魏王圉沉思起來,心中猶豫不決。
“無忌,去年趙王丹派使者前來我魏國,寡人也答應了幫助趙國。但你想過沒有,當下燕國勢大,軍力強盛,單單靠我一國前去援助趙國,寡人恐怕……恐怕是得不償失呀!”
魏王圉的話,是很有道理的。
魏國這麼多年來,國力衰敗的確實厲害。
信陵君躬身對魏王圉道:“王兄,如在平常,臣知道此時我魏國援趙,是不合時宜的。但是,此次燕國伐趙,我魏國已經沒有退路了呀!”
魏無忌話雖然沒說的那麼直白,但其中的涵義,魏王圉自然知道。
趙國如果真的這次亡了,那麼魏國肯定會亡。
魏王圉在殿內,來回度步。
過了一會,才對信陵君道:
“無忌,燕王康也派來了使者,其使對寡人言說,只要我魏國此次不援救趙國,燕國願意同我魏國簽訂盟約,共結兩國之友好的。”
信陵君魏無忌大急,對魏王圉道:
“王上,我魏國立國一百多年來,與中原各國簽訂的盟約還少麼?不少了呀!可是最後這些盟約,哪一個國家老老實實地執行了?一個都沒。”
“燕國此番來使,以臣之見,乃緩兵之計也!待燕國真的滅掉了趙國之後,如果大軍南下,伐我魏國,我魏國又如何自處?”
魏王圉又想了一會,對魏無忌道:
“無忌,燕國伐趙,我魏國可以是想援救的。不過,寡人據聞趙王丹也向秦、楚、韓三國派遣了使者。不如我魏國先調集大軍準備,待其他國家出兵之後,我魏國再行出兵,你看如何?”
信陵君簡直無語了,自己的王兄如此做法,簡直就是前幾年邯鄲之戰的翻版。
出了宮門之後,信陵君仰天長嘆,對自己的門客唐雎道:
“王兄首鼠兩端,我魏國危矣!”
韓王然接見了趙國的使者後,就把自己的弟弟陽城君韓陽找來,商量對策。
陽城君韓陽直接對韓王然道:“王兄,我韓國勢弱,哪裡能面對強大的燕國?前年,中原五國,包括我韓國連橫伐燕,都被燕國打的大敗,更何況現在呢!”
“去年燕國又佔據了趙國故都晉陽,已經同我韓國的上黨郡接壤。如果我韓國此番援助燕國,燕王康必怒,肯定會伐我韓國的。”
“王兄,臣以為,我韓國對待燕國,應採取對待秦國的態度,派使者前往薊都,對燕王康俯首稱臣。如此,方能保我韓國江山社稷。”
韓王然聽罷陽城君的話後,很是同意,對韓陽道:
“王弟之言,甚合吾心。此番燕國伐趙,不管他國如何,我韓國是不會派一兵一卒的,援助趙國的。對了,你下去親自接見燕王康派來的使者,把寡人的這番意思告知於他,讓他轉告燕王。”
陽城君韓陽躬身領命道:“諾。”
燕軍攻伐趙國的各路主將,在下都武陽會議之後,皆沒有在下都停留,紛紛帶領著自己的親衛,趕回了各自的駐地。
大軍攻伐,事務非常繁瑣。但是這些事情,自有燕軍的各路主將,以及燕國的官員們操勞。對於姬康而言,則不用那麼勞心。
再說,攻伐邯鄲之事,在前年的時候,按照燕國的規劃,已經早開始了準備,一切細節上的事情早已安排妥當,所以顯得井井有條。
昌國君樂間,沒有從下都返回晉陽,而是直接到了代郡。
在代郡這裡,樂間同榮巖的第一軍,左宗的第二軍等燕軍匯合,順著飛狐陘,穿越太行山脈,向下都武陽而來。
大軍出征,路過下都武陽,而燕王康此時又恰逢在武陽城內。
這沒什麼好說的,姬康必須親臨誓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