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怎麼突然想到了自己,剛登基之時的情景。
“我嬴稷,嬴姓宗族之子弟,秦惠文王贏駟之子,秦武王嬴蕩之弟,乃當今大秦國之君王。今日,我嬴稷在此立誓,此生當克己勤勉,自強不息,率我老秦子民,將我秦國建為傲視周室天子,中原諸侯之華夏第一大國。”
秦王嬴稷,不由老淚縱橫。
“列祖列宗在上,不肖子孫嬴稷,沒有完成當年的諾言呀!”
轉過身來,對太子贏柱道:
“太子,這天下大勢已經很清晰了。在你即位之後,這天下諸國必然會走向一統。你記住,我秦國不能滅掉燕國的話,那就肯定會被燕國所滅。”
在嬴稷與太子贏柱談完此番話的一個多月,秦王嬴稷崩殂於咸陽宮內,時年七十五歲,葬於秦東陵。鑑於他對秦國所做出的重大貢獻,諡號“昭襄”。
秦昭襄王在位時間是秦歷代君王中最長的,在最後六七位秦君王中,他統治的時間超過了前任的孝公、惠文王、武王的總和,登基為秦王的時間高達五十六年。
秦昭襄王在位之時,重用范雎、白起等人,在政治、軍事諸方面,都建立了卓越的功勳,特別是軍事方面的成就,是歷代秦王之最。
秦昭襄王時代是和孝公時代,是秦國並駕齊驅的重要時代。秦昭襄王為秦國的發展,做出極為傑出的歷史貢獻;秦昭襄王時代,是秦國發展史上最重要的時代。
雖然長平之戰後,秦昭襄王聽信相國范雎之言,喪失滅趙良機,冤殺名將白起,秦國民生凋敝。但是,這些都不能掩蓋秦昭襄王的歷史功績,也不能掩蓋這個時代,秦國在各方面突飛猛進的事實。
秦昭襄王的一生,是開拓的一生,是勵志的一生,是奮發有為的一生。
他十八歲登基為秦王,攻取西戎義渠,稱帝於咸陽,派兵東出,蠶食天下各國。
在治國方面,秦昭襄王對國家的治理成就顯著,在當時口碑甚好。活動在同時代的大思想家荀子,考察過秦國社會狀況。荀子的理論學說,與秦國的治國綱領是有分歧的。即使如此,他仍對昭王治理下的秦國吏治民風等,仍給予很高評價。
對內,鞏固了華夏對巴、蜀等西南疆域的統治,都江堰工程就是在秦昭襄王這個時代完成的,從此讓巴蜀大地,變成了華夏的“天府之國”,而恩澤萬世。
對外,採取了秦相范雎遠交近攻策略的創造性運用。中原各國不說,在他任內,徹底消滅了義渠。義渠隱患的解除,不僅消除了秦的後顧之憂,而且戎地驍勇計程車兵、眾多的牲畜,還為秦國提供了雄厚的軍事資源。
秦除政治廉明,外交軍事方針正確之外,還造就了一支能征善戰的強大軍隊,取得了郢都之戰、伊闕之戰,長平之戰等一系列重大戰役的勝利。
更為厲害的是,在秦昭襄王時期,他滅掉了周朝。這個事件對於中原各國來說,意義深遠,是一個新紀元的真正的開始,是天下走向一統的真正標誌。
但最為可惜的是,在秦昭襄王的晚年,秦國的長年征戰,讓秦國民生凋敝,並且遭到了諸侯國的聯合打壓,把之前幾十年的戰果一一丟棄。
在燕國崛起中原北地之後,秦國已經喪失了一統天下最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