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間回道:“請王上放心,臣明白了。”
姬康突然問道:“昌國君,駐守晉陽的趙國大將樂乘,汝可熟悉。”
樂間不由呆了一呆,策馬前行兩步,朝姬康微微躬身言道:
“王上,樂乘是臣之堂弟,臣很熟悉。”
“寡人知道,樂乘原為我燕國將領,是何原因讓他前往趙國的?”
姬康策馬停了下來,對樂間問道。
樂間沉思了下,向姬康稟報道:“王上,樂乘堂兄、樂英堂弟,在先昭王時期,隨家父樂毅一起征討齊國。後來……後來我燕國又變,家父樂毅前去了趙國。”
“當時堂兄樂乘,在即墨主持前陣事宜。大將騎劫代替家父職後,免去樂乘的軍職,堂兄樂乘無奈,被迫……被迫逃往了趙國,前去追隨家父。”
說到這裡,樂間的聲音有點哽咽:“堂弟樂英,駐守聊城,為我燕國聊城守將。齊將田單圍困聊城數月,在外無救兵,內無糧草之下,堂弟樂英自盡殉國。”
姬康長嘆一聲,對樂間道:
“樂氏一族對我燕國奉獻很大,是我燕國對不住你們樂家呀!”
在姬康曾祖父燕惠王執政時期的那一段歷史,對於任何一個燕國人來說,都是不想談論的時期。一個強大無比的燕國,就在短短的八年之內,被這傢伙整得衰落無比。
樂間聞聽姬康之言,慌忙對姬康道:
“多謝吾王寬厚,王上之言過重了。家父臨終之際,給臣來信,讓臣盡心輔佐王上,報效我燕國,臣一日不敢忘家父的囑託。”
姬康看向了前方,嘆息道:
“寡人在遼地之時,就想讓樂毅老將軍前往遼地,但受到趙國的阻礙。直到老將去世,寡人也沒有看到過樂毅老將軍的風姿,甚為遺憾。”
說到這裡,姬康沒有隱瞞自己的心中打算,用犀利的眼神看著樂間道:
“樂間將軍,如果汝與你樂乘,率軍在沙場對決,汝可如何處置?”
樂間一驚,甩蹬下馬,單膝跪地對姬康泣聲道:
“王上對樂間以及樂氏一族的厚恩,樂間永生銘記。樂間身為燕臣,堂兄樂乘身為趙將,已是各為其主。如果臣與堂兄率軍在沙場相逢,唯有想方設法擊敗對方。”
“王上,臣在此發誓,絕不會以私情而誤國事。若違,臣必死於亂箭之下。此乃臣之肺腑之言,請吾王明鑑。”
姬康見此,也趕緊下馬,雙手把樂間扶起。
“樂間將軍,快快請起,不必如此。”
“多謝我王。”樂間站了起來。
姬康之所以問起趙國將領樂乘,是因為樂乘當下,已經成為除廉頗之外,趙國領軍的第二號人物。其聲名,居然比駐守在雲中之地的趙國將領李牧,還為顯著。
燕國的許多大將,對於樂乘還不以為然。
可姬康對於樂乘此人,卻不敢有任何的馬虎。因為在姬康的前世,樂乘之所以被趙王丹封武襄君,就是因為攻打燕國而為。
一個廉頗,一個樂乘,對了,還有一個李牧。
這三人在姬康的前世中,可是把燕國打得滿地找牙,痛不欲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