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齊地臨淄縣,天空晴朗蔚藍。
田地中的黍糜,已經成熟。沉甸甸的糜穗,在陽光的照耀之下,泛著金黃色的光芒,猶如地毯一般鋪在田地之間。
此時,已是秋收季節,整個臨淄縣的民眾幾乎全體出動,開始了收割。
對於今年齊地的秋收,燕國從燕王姬康到幾位閣相,再至朝堂眾臣,都是格外的重視。
在秋收之前,來自薊都的文書中,幾次都用正式公文的形式,要求齊地官府乃至各部門,要做好全面的動員,確保今年齊地秋糧的豐收。。
身為齊地的最高政務官員的閣相魯仲連,深深知道,今年齊地秋收對於燕國的重要性。
按自家君王的話來說,齊地的秋收是此時燕國最大的政治任務。秋季糧食的豐收,不僅僅是事關糧食產量的問題,更關係到齊地民眾的人心向背。
在遼地就一路追隨姬康的魯仲連,當然明白自家這位年輕君王心中的想法。
要獲得齊地民眾的認可,最佳的捷徑,那就是要讓齊地糧食產量大增,讓齊地民眾真真實實,直觀地看到在燕國統治下的好處。
這個時代的民眾是純厚朴實的,“民以食為天”可不是說著玩的。
如果在燕國的統治下,糧食產量大增,對於齊地民眾內心的衝擊,可想而知。
在前一段時間,秋雨綿綿,這可把閣相魯仲連乃至各地的郡縣官員給愁壞了。
唯恐在秋收的時候,仍是這種“糟糕”的天氣。
但是現在,這種擔憂一掃而光。
在新式農具與新式肥料在齊地大規模的使用,再加上老天的幫忙。在魯仲連看來,齊地秋收糧食的大增,已成定局,沒有任何的意外了。
閣相魯仲連與大將王石、薄望二人商量後,三人聯署發下數道命令,除邊境的軍隊,保持正常的警戒巡視外,其他各地的軍隊全部投入到秋收,幫助官府與民眾搞好秋收。
在一處的田地前,從吉林郡內被抽調過來,擔任臨淄縣縣令的齊衝,看著手下的幾個小吏正在忙碌地過秤,統計著這十畝田地的最終畝產量。
做為襄平學院第二期的畢業生,齊衝是從村長開始做起的。
十年來,自己的官職沒有像在軍中的同學那樣,升得飛快。
但是,齊衝卻走的非常踏實,一步一個腳印。
從村長開始做起,到里長,再到鄉長,直至現在成為一縣民眾的父母官。
在薊都城內曾為一個流浪孤兒的齊衝,深深知道,這一切對於自己來說是何當的不易。
對自己來說,又是何當的幸運!
齊衝永遠記得那一個寒冷的冬日,自己在薊都街頭被凍得奄奄一息的時候,從一輛廂車內,跑出來的那一道矮矮的身影。
他,是自己的救命恩人;他,也是自己現在的君王。
齊衝永遠記得當時自己君王,救助自己時說的幾句話。
“快,給他抱到我的車上,給他喂點熱粥。快去找醫師來,一定要把他救活。我們決不能讓這些流浪的孤兒,凍死在這薊都街頭。”
不知道自己的君王,現在還記不記得當時說過的話。
但是,自己卻永遠也忘不了他曾說過的話:“如果讓我燕國的這些孤兒都凍死了,我這個燕國的公子,還有什麼臉面去當這個公子?我也不配做為燕國的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