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燕國伐齊之戰結束之後,中原其他各國也沒有平靜下來。
是不是受到了燕國伐齊之戰的刺激,各國皆開始行動起來。
五月夏收剛剛結束,楚國就派大將景陽,佔據了費國(今山東省臨沂市費縣附近)。
費國是個小國,人少地小,對於楚國的入侵,根本沒有絲毫的抵抗能力。
等楚國大將景陽率軍,到達了費國的都城鄪邑(今山東臨沂費縣西北)之後,費國的國君就率領大臣們,出城歸降了楚國。
自此,費國滅亡。
而秦國則派兵,又重新開始蠶食魏國的河東郡(今山西運城、臨汾地區一帶)。
已經登基二十二年的魏王圉,一方面在西部抵抗秦軍的入侵同時;另一方面則在燕、趙、楚三國的默許下,於六月出兵,佔領了秦國穰侯魏冉的封地陶邑(今山東定陶西南)地區。
既然你秦國蠶食我西部國土,我魏國就奪你東部的“飛地”。
誰怕誰呀!魏王圉如此在朝堂“咆哮”。
魏國的這一舉動,可謂是徹底激怒了秦王嬴稷。
魏冉,是秦王嬴稷母親秦宣太后異父同母的長弟,也就是說是秦王嬴稷的舅舅。
穰侯魏冉,有擁戴秦王嬴稷登基為王之功。在自己姐姐秦宣太后羋八子,主政秦國的一段時間內,深得秦宣太后的寵信,可謂是權傾秦國朝野。
在樂毅伐齊之時,他假秦國的武力專注於攻齊,奪取了“富甲天下”的陶邑,做為自己的封地,可以說是“富可敵國”,權勢赫赫。
魏冉此人的野心很大,借秦國的實力,而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培植自己的黨羽。
他的一系列做法,對秦王嬴稷產生了極大的壓力。
後來,嬴稷採納了范雎的意見,罷免了魏冉的秦相之職,讓他回到了自己的封地陶邑。
魏冉回到陶邑之後,最後“身折勢奪,而以憂死”,於燕武成王八年(公元前二百六十四年)卒於陶邑,葬於此地。
雖然說秦王嬴稷不怎麼愛見自己的舅舅,但是陶邑可是秦國的富庶之地呀!
已經七十歲的嬴稷,非常憤怒。
就想派兵去攻打魏國的都城大梁,擒拿魏王圉,被秦相蔡澤勸阻。
蔡澤對秦王嬴稷道:
“大王,現在燕國已經佔據了齊國,與陶邑之地相鄰。大梁與我秦國隔一韓國,我秦國派兵遠征大梁,比會引起其他各國的警覺。”
“我秦國若是非要出兵大梁,奪回陶邑的話,隨時面臨著燕、趙、魏、韓、楚五國的夾擊,從而合縱伐我秦國,這對我秦國不利。”
嬴稷聽罷蔡澤的話後,氣僕僕地對蔡澤道:
“相國,難道這魏國佔我陶邑,就這麼算了?魏王圉欺人太甚,寡人氣不過。”
秦王嬴稷這個老頭,登基為王之後就是這麼霸道。在他的心中,只有秦國佔領他國國土,從來沒有讓他國佔據秦國國土的想法。
按姬康的話來說,就是:“我的就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
蔡澤聽罷嬴稷的話後,簡直都愣住了,內心誹謗不已。
人家魏國佔你一個陶邑,你就氣成這樣。
可是,秦國佔了魏國多少地方了呀!
先是雕陰,再是河西,後來是河東。魏國近一半的國土都被秦國佔領了,要是魏王圉像你一樣,人家還不得氣死。
但這個時候,可不能在自己君王面前說這些。
秦相蔡澤就向嬴稷獻策道:
“王上,我秦國遠征大梁不妥,但是可以徹底佔領魏國的西部,與我秦國毗鄰的國土呀!如此,其他五國是不會派兵援助魏國的,我秦國雖失去了陶邑,但在河東之地可以得到補償。大王,此才為上策呀!”
嬴稷這老頭的政治智慧,還是很高的。
想了一想,覺得秦相蔡澤的話很有道理,就點了點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