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大哥姬喜遠去蕭瑟的背影,姬康輕輕頷首。做為父親姬允的長子,內心不平靜,這是人之常情,姬康能夠理解。
隨後,姬康在殿門口內侍恭迎的姿勢下,走進了殿內。
在這個侍官的帶領下,姬康來到殿內的一處房間,待站定後,發現是一處書房。
面積很大,按遼地度量衡來算,看上去有一百多平方米,殿內點著香爐,極是典雅。
東部牆邊排著一排排的書架,擺滿了簡牘,紙張印刷的書冊。一看上去,就是現在遼地姬康書房的模式。
在南部靠窗戶一側,有一個大的書桌,上面堆積著一卷卷文書。
書桌後姬康的父親、燕王姬允正坐在書桌後,滿臉笑容看著自己。
姬康上前,雙膝跪地,叩首拜見父親道:“兒臣姬康,拜見父王。”
姬允站起來,看著自己的小兒子,對姬康道:
“康兒,快快起來,無需多禮。上前來,讓為父好好看看你。”
姬康站了起來,移步前去,站在了自己父親的面前。
看了下父親,發現父親的精神挺不錯,看著自己的眼神晶亮。
姬允看了姬康好一會,微微笑道:“不愧為姬室雛鳳,回去遼地一年,就讓大軍南下,擊敗秦軍,解了邯鄲之圍。如此成績,為父今後把燕國交到汝手中,寡人也算放心了。”
姬康又待行禮,姬允見此,則擺擺手,對姬康道:“你我父子二人,無需如此多禮。”
說到這裡,不由輕聲咳嗽起來。
姬康從母親姬趙氏的來信中,知道父親姬允的身體很是不好,現在全靠藥物在維持。要不父親姬允,也不會催姬康儘速來薊都。
姬允也派遼地醫部的幾個傑出的醫官,來薊都城給父親診斷,但是效果也不是非常明顯。
再想到前世中歷史的記載,姬康知道父親姬允,已經時日不多了,還有近一年多的時間。自己在前世,沒有接觸過醫學,對此姬康也無他法。
姬康的內心,浮升起一股淡淡的憂傷。
天下萬物,有盛就有衰。
就如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傍晚必然會從西方而落一樣,萬事萬物皆有其規律。
姬允知道自己的身體不好,也知道自己時日不多。此時,看著自己的小兒子,身著冠冕,神態從容,英氣勃發的樣子,讓人看著愈加高興。
姬康見父親姬允,看著自己臉上歡喜高興的樣子。
一下子覺得咽沫發乾,吞嚥難下,眼眶酸澀。
雖然小時後,自己對這個父親很是有意見。
但是在遼地時,經過母親的描述。
姬康自然知道,父親姬允也是為了燕國,對姬康母子二人不得已而為之。
當時的燕國可不是現在的燕國,對秦國多有仰賴之處。
做為燕國的太子,父親姬允在當時是不能率性而為的。首先考慮的就是燕國,其次考慮的才是自己的家人子女。
所謂“屁股決定著腦袋”,這是至理名言。從古到今,都是如此!
但在自己與母親姬趙氏前往遼地時,父親姬允那站在城牆之上,眺望自己與母親的身影,到了現在,都深深印在姬康的腦海之中。
待姬康在遼地崛起,燕國的實力也不斷增強。父親姬允自從下決心立自己為王儲後,他為姬康所做的一切,姬康也都看在了眼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