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不說福王。不過太子殿下的事情。陛下已經想清楚了嗎。”張凡突然更改了話題。“說起來如今陛下的年紀也並不大。而太子殿下雖然年紀不小了。可是卻也不用如此著急。更何況。陛下就連皇太孫也都已經封了。”
“但是如今想想看。朕還這麼坐著這龍椅。卻也是沒什麼意思了。而且這都這麼多年了。朕該做的也都做了。如今想想看。是應該退位讓賢了。”
沒錯。今天是萬曆四十八年的九月初九。是重陽節。同時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日子。早在三個月前。萬曆皇帝朱翊鈞就下了一道聖旨。打算退位。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當今的太子朱常洛了。而今天。就是這麼個日子了。
皇位的禪讓。這當真是一件重大無比的事情。畢竟在這個封建皇權時代。皇帝就是整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更何況是在這片大地上。這更是非同一般的事情。因此。今天也可以說是最為隆重的一天。
說起來。皇帝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有此來延續皇室的血脈。這本來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也絕對沒有人能夠對此而提出任何的異議。更何況。如今朱翊鈞所要傳位的人。那可是他的長子。而且又是太子。並且是朝中所有的人都認定的太子。因此。這件事情更是名正言順了。
不光只是如此。朱翊鈞這麼做。還有一個不同的地方。要知道。縱觀整個中國歷史上的皇帝。當真是在活著的時候就將皇位傳給自己兒子的人是少之又少的。絕大多數都是在他死了之後。皇位才自動由太子繼承。這種皇帝退位讓賢的事情。不是沒有。實在是太少了。
但是同時。這麼做也是有個好處的。換一位皇帝。改換一下治國的方式。也當真是能夠讓國家和朝廷保持活力的辦法。只不過很多的皇帝都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而朱翊鈞能夠這麼做。這當真是引得朝中所有人的一致稱讚的。
“說起來。朕這個時候讓老師進宮。還有件事情。”朱翊鈞說道。“若是朕沒有記錯的話。老師的兒子。張言益。如今也已經是吏部侍郎了吧。”
“陛下說的沒錯。言益他如今也已經不小了。”
“前天。洛兒跟朕提起來過。打算讓他入閣。”
“這……”張凡一時之間有些驚訝。不知道該怎麼說了。
“朕倒是覺得這樣也好。”朱翊鈞卻是一副很平靜的模樣。說道。“新皇登基。這朝中勢力總是要有所更改才是好事。”
“如此。就但憑陛下的意思了。”
“還有件事。是關於老師的。”朱翊鈞接著說道。“如今我大明可算是一片欣欣向榮之貌。與北疆的事情。雖然自從開國以來就未曾斷過紛爭。但是最起碼的。這邊軍也從未輸過。而即便是面對海外。也是遊刃有餘。如今。不僅百姓們有吃有穿。這良田之下也多有收成。若是說到朝中。雖然黨派之爭猶在。但是也不會擾亂朝政。這些事情。那可都有老師的功勞啊。”
“陛下此言謬讚了。所謂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這些都是身為臣子所應當做的。況且。老臣在這些事情當中也並非功勞最大之人。”
“老師如今就不必過謙了。只是奈何。這幾十年以來。老師的官職卻是從未變過。因此。朕今日也是做了個打算。就在大典之上。”
“這……”張凡立刻想要說些什麼。
“這時辰也差不多了。老師。同朕一同去吧。”說罷。也不再讓張凡開口便起身行去。
萬曆四十八年。五十八歲的萬曆皇帝朱翊鈞將皇位傳讓給了自己的兒子朱常洛。自己則是作為太上皇隱退之後了。
而就在明光宗的繼位大典上。第一件宣佈的事情。就是當朝太傅張凡。封為興國公。世襲。
想來如若不是當年有祖訓。大明不再有異姓王的話。恐怕這封號還能再上一層。
不過對於張凡來說。這也已經足夠了。在這一世幾十載。總算是沒有平白走一遭。而歷史。也正是因為他的緣故。從這一時刻開始。一切都已經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