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凡如今再回頭看。總是覺得這時間過得有些太快了。或許在度過這段時間的時候。總是會覺得很漫長。但是回過頭去看看。卻又會覺得時間過得實在是太快了。當然。這並沒有什麼好說的。很正常。更何況人也經常會發出如此感性理想之下的感想。
但是仔細想想看。也的確是過得太快了。朱常洛當上太子的時候都已經是萬曆二十九年了。而如今更是已經到了四十三年。張凡還記得自己登上仕途之時。隆慶帝還在為。而當時的他也才不過二十多歲罷了。如今這麼一晃眼。四十多年就過去了。就連張凡也都已經六十多歲了。這當真是讓他感慨非常。
六十多歲的張凡。在朝中也是因為他的年紀而完全變了個模樣。不。外表上看起來。他根本不像是六十歲的人。或許也是因為他一直都沒有落下王猛所教給他的練氣功夫。因此這才是會如此。
而加重。張凡的幾個兒子女兒。娶妻的娶妻。嫁人的嫁人。老大張言益的兒子都已經不小了。這也是讓張凡非常高興的一件事情。
說到張凡的幾個兒子女兒。倒也不用一個一個說的明白了。老大張言益也是入朝為官。如今也是官拜吏部侍郎了。雖然說張凡並沒有專門為他的兒子動用過什麼手段。亦或者是什麼關係。可是要知道張凡在朝中的地位是擺在那裡的。這麼一來。即便是張凡什麼都不說。那也是自然而然地有人會幫他辦好這件事情。而張凡根本就什麼都不用做的。
當然。張凡並不是一個會如此接受這種恩惠的人。即便是張言益當初被提為吏部侍郎之時。張凡也是考慮的非常明白。到底他適不適合站到那個位子。如果說張言益不適合的話。張凡也是絕對不會讓他就這麼上去的。
而至於其他幾個女兒。嫁人的嫁人。這點張凡雖然明面上並沒有過問什麼。但是暗中。在他如今的親家們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實際上他們的祖宗八代都被查的一清二楚的了。
還有就是張凡的小兒子張易的事情了。如今張易也都已經四十歲了。而他早在十年前就登上了五毒教的教主之位。原因自然是不用多說。方振乾也是去世了。畢竟方振乾的年紀不小了。即便是習武幾十年。身體硬朗非常。可是人冥冥之中必有天命。該去的總是會去的。
說到張易。張凡倒是沒想到這小子桃花運當真是強的很。行走江湖幾十年的時間。紅顏知己那是遍及大江南北。就連塞外都沒落下。張凡有的時候覺得。自己的這個小兒子才應該是穿越的主角才對。
不過說到底。兒孫自有兒孫福。能夠照顧到的地方。張凡自然是會去照顧一番的。但是張凡卻也不會去過多幹涉孩子們的生活。當然。這也是要多虧了張家的教育與眾不同。教出來的孩子還當真是有些不一樣了。
要說這麼多年下來。張凡在朝中也自然是有許多變化的。首先就是他在朝中的地位和勢力的變化了。這麼幾十年下來。張凡的官職是一直都沒有動過。這可以說是一件很讓人吃驚的事情了。其他的人。不管是誰。這麼長時間下來。要不然升官。要不然回家。可是張凡還就是如此堅挺著。一點都沒有變。
而如此的情形所帶來的結果就是。這也是讓張凡在朝中的權勢。雖然並沒有變大。可是卻越來越堅實了。不管朝中這麼多年以來發生過多少事情。也不問有多少人受到了變遷。包括那些爭執。這些全都是跟張凡無關的。但是張凡卻又能夠在事情發展到一定的階段之時。出面讓事情平息下來。這不得不說是張凡這麼多年在朝中的經驗和對於朝廷的瞭解所才能做出來的了。
自從沈一貫致仕之後。大明朝的內閣到現在。十多年又換了四位首輔。但是這四個人即便是身為首輔了。即便是他們掌控朝中大權了。甚至於他們對於皇帝的話都是敢於反駁的。卻偏偏是對於張凡。他們個個都是禮遇有加。畢竟張凡在朝中的地位當真是不同凡響的。那絕對不是這些當上了內閣首輔就能夠動得了的。
而且朝中的人全都明白。張凡這個不站在任何人一邊的人。卻同時又能夠平息朝中爭執的人。對於朝廷來說那是多麼重要。所以。張凡在朝中的地位。自然是無人可動。
而託了張凡這個父親的福。張言益在朝中也一向是如此。跟他父親同出一轍。張言益也是因為父親的緣故。所以不管是皇帝朱翊鈞還是太子朱常洛都很是看重他。朱常洛的大兒子朱由校也已經十歲了。朱常洛知道張凡年紀大了。便是主動提議。想要張言益教他讀書。就連其他幾個還不大的孩子。也是如此打算的。
對於這一點。即便是因為吏部侍郎的官職而平日裡閒暇不多。但是張言益也是答應下來。如此一來。群臣們似乎又看見了張凡當年在朝中的軌跡。在他兒子的身上重演了。
萬曆四十三年。雖然說這麼多年以來。朝中的爭鬥也是不斷。可是因為許多緣故。並沒有如同歷史上的那般。愈演愈烈。到了無法控制的地步。實際上朝中鬥爭這種事情。不管是在什麼朝代的什麼時候都是存在的。區別只是嚴不嚴重而已。而顯然。大明朝的這一情況是一直都被很好地控制在一個範圍之內。並沒有讓這種事情太過嚴重。從而影響到朝政。
因此。也是託了這個的福。大明朝如今也還是非常安生的。最起碼邊塞即便是如今又不安穩了。可那也是外部的問題。而內部的問題雖然不能說沒有。可是卻也是要好很多了。
就連地方上的少數民族作亂的情況。也很少發生。
說到這裡倒是要提起努爾哈赤了。因為跟朱翊鈞的關係很不錯。所以努爾哈赤在成年之後。也是很快地建立起了屬於他自己的部族。而且也是成為了女真當中勢力最大的一族。而也正是因為他跟朱翊鈞的關係。所以他並沒有統一整個女真的打算。也更加沒有什麼向大明覆仇的念頭。最重要的是。在張凡的一些操縱之下。如今的遼東。雖然還是由各個女真部族所控制。但是被漢人同化的非常厲害。甚至於到了。除了他們還保留著自己的姓氏。過著自己民族的生存方式之外。其餘的並沒有什麼不同。朝中也是有女真族的官員的。只不過官階不是太高就是了。
這種方式。這種在某些地方認可。但是又開始同化對方的辦法。是張凡想出來。並且也是在張凡的暗中操作下進行的。而如今。這也已經是成了朝中應對的一貫辦法了。而這個辦法也當真是很好。既能夠保持漢人的主導權。卻也不會讓那些少數民族太過離心。
當然。並不容易。畢竟朝中還有很多漢人至上這種思維的人。所以想要延續下去。還是必須要以後的統治者也有這種思想才行。不過這一點倒是不用在意。已經張凡就是如此教育朱常洛的。而顯然。或許朱常洛小的時候並沒有收到多少父愛。更何況他所身處的宮中也滿是對於他來說危險非常的陷阱。可是即便是如此。朱常洛也並沒有變得那麼怪癖。
這件事情。張凡也是有不少功勞的。畢竟張凡從那個時候便一直叫到朱常洛一直到現在。除非發生了什麼大事。不然張凡也是從來沒有停下過的。而在張凡的這種教育方式之下。朱常洛可以說從張凡那裡學到了很多。
而朱常洛的這種改變。所產生的影響也是延續到了他的兒子朱由校的身上了。如果按照原本的歷史程序的話。朱常洛會因為從小所生活的環境從而內心發生許多變化。而這種變化讓他也是如同他的父皇對待他一樣。他也是如此對待自己的兒子的。這也是造成了朱由校將來的許多不同。就比方說。朱由校後世的那個“木匠皇帝”的稱號。實際上很大程度是跟他父親朱常洛有關係的。而現在。朱常洛並沒有冷落自己的兒子。所以這也是讓朱由校從一開始也就不一樣了。因此將來也就完全變樣了。
這些。都可以說是張凡所帶來的變化了。而不得不說。這些變化。當真是太過巨大了。或許張凡本人並不能感受到。但是若是還有一個如同他這樣來到這個時代。並且熟知歷史的人的話。就會發現。如今所有的情形都已經變樣了。
還有很多明顯的事情。朱常洛的妻子。也就是太子妃郭氏。在萬曆四十一年逝世。這點並沒有什麼變化。但是變化在於之後。原本的歷史中。就是因為朱翊鈞很是不喜朱常洛。再加上即便是被封為太子了。可是鄭貴妃也是一直在惦記他的太子之位。因此。郭氏逝世之後。卻是一直不能按照太子妃的規格發喪。以至於在她搜後兩年多才能得以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