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皇子而出生,不論長幼,那都是有很多特權的,當然,這當中也是有區別的,有的皇子,那是會被立為太子,將來也是要登基繼位,成為新皇帝的,但是那些當不上太子,將來也當不上皇帝的皇子,不是說就不行了,他們最起碼的也會被封為王爺,而且作為皇子被封王,比起來其他那些世襲的親王也是有所不同的,皇子被封為親王,都是能夠有一塊封地的,如果說他或者他的生母能夠更多地得到皇帝的寵愛的話,那麼他所能夠獲得的封地也是會好一些,將來的生活也自然就會好很多了。
總而言之,作為皇子,就算是沒有被封為太子,其實想想看也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甚至於仔細想想看,到外面去當一個藩王的話,並沒有什麼事情可做,只不過就是花花錢,享受生活罷了,而當皇帝的,卻是要勞心勞力不說,還得要應付朝中的那麼多不同的人所提出來的不同的意見,所以,當皇帝的雖然說身份顯赫,但是過的卻是沒有他的那些王爺兄弟們逍遙快活了,當然了,這種事情誰更願意,這是如今誰都不知道的。
不過有一點那是可以確認的,作為皇子,將來的歸宿也就是兩個,要麼是皇帝,要麼是王爺。
但是話雖然是這麼說,可是這個王爺卻是不是胡亂就能封的,一般來說,若是皇帝只有一位皇子的話,那麼也就不用考慮那麼多了,這個皇子就肯定是太子了,但是如果有一個以上的話,那麼就的等了,只有等到太子立下之後,才能再封王,畢竟每個皇子都有當太子的可能,所以這件事情是急不得的,而一旦封了太子之後,其他的皇子才能封王。
所以,如今朱翊鈞的三個皇子,大皇子朱常洛、三皇子朱常洵、五皇子朱常誥,大臣們稱呼也只能稱呼他們為皇子殿下,畢竟沒有封太子和王爺。
也就是說,他們三個人當中,必然是要有一個人先是被封為太子了,之後才會封另外兩人為王爺的。
總而言之一句話,如今連太子都還沒有封呢,又怎麼可能封王呢。
但是朱翊鈞卻不是這麼考慮的,他是非得要反其道而行之,明明應當先封太子再封王,朱翊鈞就是為了想要拖延時間,從而能夠讓朱常洵將來跟朱常洛有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所以他是想出來了這麼一個辦法,“三王並舉”。
將還沒有任何冊封的三個兒子全都封為藩王,而太子的位子是虛以待之,等到將來,事情也就好說了。
朱翊鈞想出來這個辦法之後,他是有些沾沾自喜的,而且他是怎麼想都覺得,自己所想出來的這個辦法當真是不錯,好得很,只不過即便是如此,朱翊鈞也沒有自以為是到覺得自己是皇帝,所以自己所做出來的決定就一定會實行了,畢竟在經歷過了張居正、王家屏這些人,更何況如今上來的又是一個雖然對自己不錯,但是實際上也是非常硬氣的王錫爵了,所以,朱翊鈞他知道,如果這件事情他就這麼著突兀的提出來這件事情,朱翊鈞相信朝中的大臣是絕對不會同意這件事情的。
所以,朱翊鈞是需要在朝中有一個人能夠同意自己的這個辦法,並且願意幫著自己說話,而且同時,這個人在朝中的地位也絕對不能太低了的人才行。
而想來想去,朱翊鈞也是想到了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自然就是張凡了,但是這件事情,顯然張凡是絕對不會同意的,這一點朱翊鈞還是很明白的。
而就連跟朱翊鈞關係這麼好的張凡都不同意的話,朱翊鈞知道,如果找其他人也是更加沒用的了。
但是並非所有的人都是如此,還有一個人朱翊鈞還是能夠找的,那就是王錫爵了,雖然王錫爵在朝事上的堅持也是非常硬氣的,但是朱翊鈞卻是知道,王錫爵對於自己還是非常遷就的,朱翊鈞並不知道王錫爵會如此的原因,但是他卻是知道這件事情的,不過這種事情倒也並不是非得要知道原因,只需要知道這一點就足夠了。
所以,朱翊鈞也就不在多囉嗦什麼了,直接找了王錫爵過來,在他跟王錫爵說完了這件事情之後,朱翊鈞原本以為王錫爵是會反對的,而且朱翊鈞也是針對王錫爵會反對的可能而做了很多的準備的。
但是最終,讓朱翊鈞所沒有想到的是,王錫爵並沒有說出任何反對的話,在聽完了他所說的那些話之後,王錫爵的確是猶豫了,在思索著什麼,但是王錫爵思索完了之後,卻是沒有任何想要反對的意思,反而是點頭同意了朱翊鈞的這個辦法。
這是讓朱翊鈞非常驚訝的,他是怎麼都沒有想到王錫爵居然會同意這件事情,因此,當他聽到王錫爵居然答應了這件事情之後,朱翊鈞的那個表情,那是要多驚訝就有多驚訝的,不過即便是驚訝,但是最重要的是,如今王錫爵是的的確確同意了他的這個辦法了,那麼這對於朱翊鈞來說,那就是一切都好說了。
所以,緊接著,兩人就開始商討,到底如何來辦這件事情了,而既然兩個人都同意這件事情,朱翊鈞作為皇帝,想出來了這麼個辦法,而王錫爵作為大臣,又是內閣首輔,熟悉朝中的一應事務,因此謀劃起來也是非常順利的。
結果,沒有用多久,兩人也就商量出來了一個,最起碼是他們覺得很是不錯的辦法了。
不,其實說商量出來什麼辦法,倒也沒有那麼誇張,畢竟這件事情,不管是怎麼說,也就是這樣了,與其說是兩人商量出來什麼辦法了,還不如說是兩人挑選了一個還算是不錯的時候來說這件事情的。
說起來,兩個人雖然都贊同這麼做,但是實際上兩人心中所想的也還是有所不同的,朱翊鈞是當真想要這麼做的,但是王錫爵不是,王錫爵不傻,他在剛剛聽到朱翊鈞這麼說之後,也就能夠想象得到,如果朱翊鈞當真是這麼做的話,朝中會反對的人絕對是非常多的,畢竟這麼做的話,那就不知道要將這件事情拖到什麼時候了,而等到那個時候,恐怕朝中的形式也會有很大的變化了,最重要的是,如果等到那個時候,朱常洛作為皇長子的優勢就非常小了,因此,大臣們是絕對不會同意的。
這裡倒是要插一句,雖然說都是皇帝的兒子,都有繼承皇位的權力,而且如今又並不是天下大亂的時候,實際上也並不一定是非得要遵循“立長不立幼”的規矩,只不過群臣之所以會反對立朱常洵,並不是因為朱常洵怎麼樣,畢竟如今的朱常洵還是個孩子,跟朱常洛沒什麼區別,將來到底是好是壞,那是誰都不知道的。
大臣們之所以會反對朱常洵,完全就是因為他的母妃鄭貴妃了,雖然鄭貴妃是後宮的嬪妃,但是朝中的人對她那可是相當瞭解的,都知道,鄭貴妃是很有心計的,當然,如果僅僅只是有心計的話,那倒還無所謂,想想看李太后當年,那也是非常有心計的。
但是鄭貴妃在有心計的同時,她也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這一點也同樣是誰都知道的,這可就不同了,李太后當年的確是有心計,但是她卻是並沒有野心,她只是將自己的心計用在後宮之中,跟朝廷並沒有什麼關聯,並且李太后也從來就沒有主動去拉攏過朝中的任何人來為她所用。
但是鄭貴妃那可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個女人不僅僅有心計,將整個後宮可以說是牢牢地握在她的手中了,最重要的是這個女人,那可是非常有野心的,這一點,朝中的官員們即便是沒有接觸過她,卻也是知道這一點的,畢竟她鄭家的人,到處在朝中籠絡人心,這當中,若是沒有鄭貴妃的意思,鄭家的那些人也是絕對不會這麼做的。
這麼一來,這就非常清楚了,如果說你沒有野心的話,那麼你在朝中籠絡那麼多人幹什麼,你作為一個妃子,在後宮中怎麼折騰,哪怕是折騰的再怎麼狠,跟朝中的這些大臣們都沒什麼關係,甚至於你如今將後宮都鎮住了,不只是不會有人說什麼,恐怕還有人會暗中稱讚你好手段呢,但是如今你倒是好,不僅僅是在後宮中折騰,甚至將手都伸到了朝中,開始折騰起來這些大臣了,這麼一來,只要是個人也就能夠看得出來你的動機不單純了。
如此一來,面對這麼一個動機不單純的人,如果說她的兒子當上了太子,甚至於將來當上了皇帝的話,那麼這整個天下豈不是就要落在這麼一個女人的手中了,這還了得。
實際上即便是現在,也不知道是從哪裡傳出來的,就說鄭貴妃想要做呂后、武瞾那樣的女人了。
而這種事情,自然不會是這些大臣們會同意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