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馮寶不把自己當成一回事。朱翊鈞並沒有表現出來任何的不滿。始終就是那麼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站在那裡動也不動。
這幅景象。站在下面的大臣們全都看在眼裡。卻是沒有任何人說什麼。再說了。就連朱翊鈞這個苦主都沒有表示過什麼不滿。他們這些做大臣的又能怎樣。
高拱對此早就有了準備。再加上剛才發生的事情對他的打擊不小。此時的高拱根本就無暇顧及這些事情。
剩下的人。有的要麼根本就不關心這些。或者說對於這種情況在他們看來是必然的了。
還有些人。有些當真是心懷遠大抱負。忠於朝廷的人。對於這種場面。感到的是無奈、痛心。在他們看來。這就象徵著。將來這個大明王朝的混亂。朝政的混亂。民生的不安。當然。還有皇族的權威問題等等。
但是張凡並不在乎這些事情。他所在乎的是朱翊鈞這個人。這個如今的太子殿下。未來的大明天子。
老實說。張凡對於朱翊鈞的感情。其實是非常微妙的。
前期。初入仕途的張凡。對於突然之間就接觸到了這位太子殿下。感覺自然是有些激動的。但是激動就是激動。是一瞬間情緒波動的表現。並不是長遠的狀態。更何況。當時的朱翊鈞說到底不過是個十歲不到的小孩而已。
而漸漸的。張凡對於朱翊鈞也是發生了變化。關心和教導。這是張凡本來就應該做的事情。是他的本職工作。而張凡也的的確確是付出了自己的真心來做這些事情。從而得到了朱翊鈞的無比信任。
可是即便如此。那時候的張凡內心真正的想法。說到底還是想要利用朱翊鈞。和如今的太子搞好關係。將來能夠在朱翊鈞當上皇帝之後。利用打下的關係基礎來給自己行些方便。
不過不要誤會。這只不過是因為上輩子帶著許多“憤青”情節的張凡。想要藉此來完成一些心中的理想罷了。沒有什麼能夠比得到一個皇帝完全的信任。而更加容易讓自己行動的了。即便是明白“伴君如伴虎”的這個道理。張凡倒是不怎麼畏懼。畢竟他要做的又不是什麼大逆不道的事情。也不是什麼會引起封建統治勢力憤怒的改革之事。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以及他與朱翊鈞之間的關係的發展。如今的張凡對於朱翊鈞又有了一些變化。
關心還是關心。並不是虛假的。甚至比以前更加熱切。教導還是教導。張凡並沒有誤導過朱翊鈞。也從來沒有什麼藏私之類的行為。甚至於張凡在教導朱翊鈞的時候。總是會有意無意的。變換著方式。將後世當中的許多理解和認識用朱翊鈞不會反對的方式告訴他。讓他將來能夠統一自己的行事。
然而朱翊鈞。不知道是他本身的原因。還是說他與張凡之間的關係讓他非常信任張凡。總之。朱翊鈞對於張凡的話基本上可也說是言聽計從。而對於張凡所教授給他的很多事情。哪怕有些按照如今的道德價值標準來衡量的話。還是有些讓人無法認同的事情。朱翊鈞都能夠理解和接受。
事情的發展似乎正在向著張凡所希望的方向進行。但是。正是因為朱翊鈞對於張凡的這種信任。讓張凡覺得。自己原本的想法會不會有些對不起朱翊鈞了。即便若是按照張凡原本的打算去做。朱翊鈞也並不會受到什麼傷害、而且若是張凡成功了的話。將來這片神州大陸。也必然是會形勢大好。
可是對於朱翊鈞個人來說。張凡總是覺得自己這麼做有些傷害了他。雖然說對方不知道。可是有些事情總是會纏繞在自己的腦海中。張凡還做不到那種對於任何事情都無動於衷。甚至於他覺得自己一輩子都不可能達到那種境界。因此張凡對待朱翊鈞的方式。開始發生了改變。
其實按理來說。以張凡的這種性格和為人處事的方式。不論是胸中有著再多的文采。無論是身在任何時代的官場當中。都是很難混出頭的。但是誰叫張凡的運氣好呢。
總之。如今的張凡是真正地關心著朱翊鈞的。他不知道。自己對於朱翊鈞的這種關懷。會讓未來的萬曆皇帝發生多大的變化。
而如今。在看到。在看到在場的這些人。無論是抱著忠心還是懷有私心的。無論是想要以權謀私還是為國為民的。卻是都把朱翊鈞當成是一件工具來看待。張凡覺得很是不妥。這就是憐憫。
想到這些。張凡向著站在高臺上的那個瘦小而又顯得落寞的身影。投去了關懷的目光。
似乎是冥冥之中有著聯絡一般。恰巧在張凡看向朱翊鈞的時候。朱翊鈞的眼神也是轉了過來。
眼神正對著的二人。在這一瞬間。都明瞭了對方所要傳達的意思。
張凡的眼神。表達著他對於朱翊鈞的憐憫。但是當朱翊鈞看過來的時候。張凡的眼神中卻是帶上了一些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