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雲國發動突然襲擊,打了滄月皇室一個措手不及。
不得已,滄月只能緊急下令從霞隱國撤軍。
但是,王辰又怎麼可能讓他們安然撤走?
得到出雲國出兵的訊息時,他就和燕無涯合計好,將紫霞山和觀霞山的高手全部抽調出來,新增一支道者軍隊,專門等著滄月修行者撤退,再分別阻殺。
為何能夠斷定滄月修行者會分散撤退?訊息正是來自魯霄。
滄月統帥認為若直接撤退,而不解決掉燕軍,若日後燕無涯串通出雲國,必將會使得滄月腹背受敵。
於是決定,讓滄月各宗門道者長老,帶著各自門人假裝分散撤離,找個地方藏起來。
若燕軍貿然追擊,便將其引入包圍圈,然後合而殲之;若燕無涯不追擊,那他就是想徹底吞掉棲霞山和皇室,這時滄月修士再殺個回馬槍,協同棲霞山對其實施前後夾擊。
就算此役不能盡殲燕軍,也會讓他們元氣大傷,無力再對付皇室造成威脅,更不能與出雲國聯手圍攻滄月。
滄月統帥故意留下一部分低階修行者,由棲霞山道者率領,繼續原地裝樣子,意圖麻痺燕無涯。
等燕軍做出錯誤判斷掩殺過來之際,留下來的人會按照預定的幾處地點進行分散撤離。
儘可能將燕軍分散,然後滄月統帥再領著之前撤退的修行者殺回來,對燕軍進行各個擊破。
這是一個可進可退的計中計,滄月統帥試圖在回去之前重挫燕無涯。
如果留下做誘餌的棲霞山修士被纏住,沒能按計劃撤離,那滄月統帥將毫不猶豫的帶著滄月修行者回國,任由霞隱三山自相殘殺便是。
只要霞隱國修士大幅減少,等收拾了出雲國,隨時都可以殺回來,那時再徹底將霞隱國納入滄月版圖。
至於滄月的凡人士兵,能跑回去多少是多少,跑不了就直接散掉,留在霞隱國做探子。
哪怕這些凡人士兵都被殺死,對滄月國來說,影響也不大。
出征霞隱國的凡人士兵,不到滄月總兵力的三分之一,完全捨得起。
然而滄月統帥並不知道,商議計策的其中一位棲霞山長老,早就被魯霄說動,已有投靠王辰之心。
得到這個訊息,他自然就命人將訊息傳到王辰耳中,希望能得到王辰的欣賞。
王辰和燕無涯一番商議之後,決定相信魯霄傳來的訊息,不得不說這確實是個好計謀,也符合滄月國的利益。
於是,除了燕輕歌留在王辰身邊,其餘所有兩山道者都被集中起來,在回滄月的必經之路等著對手到來,絕對不會讓他們有集結的機會,來一股殺一股。
經過王辰這一個月的努力,原本只有三十餘位長老的兩山,又增加了十名道者存在。
雖然道者總數量依舊不如滄月多,但優勢在於兩山將所有道者集中在一起。
而滄月為了吸引燕軍去追擊,並沒有遮掩分散撤離的行跡。
殊不知,這正中燕軍下懷。
有心算無心,結局可想而知。
若滄月修行者不撤,燕無涯要拿下聯軍,肯定傷亡巨大。
但滄月自廢武功,以宗門為單位撤離出來的滄月修行者,根本就到不了預定地點集結,半道就被三十多個道者圍住,一陣砍瓜切菜般的打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