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憶榮狀似無意的問柳輕煙,她大哥柳輕山與春香具體都說了一些什麼?
柳輕煙笑看木憶榮,露出一個我就知道你會這麼問的表情:“憶榮哥哥可知,那春香小姐在其府上出事兒之前,曾與人定了親?”
春香年長木憶榮兩歲,戴笠又乃是當朝的御史中丞,多少人家恨不能下聘十車嫁妝,與御史中丞家攀親戚。
戴笠大人並不看重門第家世,只注重人品與才華,於是相中了前幾年的一位兩榜進士,名字叫做江清河。
木憶榮也是那一年的進士,與江清河乃是“同年”,就是同一年的科舉進士。
燕周延續了前朝的科舉制度,也有“通榜”這一項,因為木憶榮在上京城早有才名,不少人都十分看好他,當時的國子監祭酒,就曾表示可以為木憶榮溫卷。
當時,木憶榮已有入大理寺之意,所以他在中舉之後,便如願以償的到了大理寺出任侍郎官一職。
而當年,愛穿白色長衫的江清河,與木憶榮年紀相仿,為當時最年少的兩名進士,且都面貌端正俊朗,便成為了當年的“探花使”。
二人當時結伴去上京城各名園遍折名花奇花,結果沒少受到一些名園主人刁難,頭上被插滿了花,就跟兩個花瓶一般,一身狼狽的折返。
木憶榮還記得,那時就有風聲曾經傳出,御史中丞戴笠相中了江清河。
只是,木憶榮如願去了大理寺當值,但江清河卻是隻得了一個進士出身,卻遲遲未被授予官職。
當時吏部關試未透過江清河所給出的理由乃是口齒不清,江清河並沒有口吃的毛病,只是說話聲音比較細,像是女子,還有就是說話速度非常緩慢,就算是非常著急的事情,到了他口中,也被說的不疾不徐。
江清河為人謙遜,與當時不少同年交好,大家都為他憤而不平,覺得吏部給出的這個理由太牽強附會。
但是吏部意志立場堅定的表示,若是這樣的人做官,堂審時,一點兒威懾力都沒有,且聽他說話,下面等候審問的犯人與原告,還不得都睡著了。
眾人對此仍舊不能認同,覺得江清河可以做文官抄錄的工作,結果吏部又表示,比江清河文筆出眾的大有人在,為什麼非得錄用他一個嘴皮子不利索的人。
當時不少人都認為,江清河乃是庶民出身,沒有好的家世靠山,所以受到這般不公平的對待。
不過也有一些理智想得開的人,勸江清河不要洩氣,他可以去州府官吏那裡做幕僚,等過了一段時間,爭取被地方官吏保舉做官,也是一條很好的出路。
而還有一些人,道當朝御史中丞既然欣賞江清河,為什麼不走這條捷徑。
只要御史中丞戴笠為之“論薦”,保舉江清河求官,豈不是最好的選擇。
然而,御史中丞戴笠並沒有幫助江清河進行論薦,而沒過多久,江清河就成為了二皇子府上的幕僚。且也是在那不久之後,傳出御史中丞戴笠家千金戴春香與江清河定親的事情。
於是大家紛紛猜測,御史中丞戴笠已經被二皇子拉攏,成為二皇子陣營中的人。
只是,後來戴家出事兒,二皇子並沒有站出來幫忙說話,身為戴笠準女婿的江清河,也沒有幫著打點一二。
於是,有那些好事兒的人又開始紛紛猜測,戴笠女兒戴春香並未與江清河定親,要不戴家出事兒,江清河怎麼可能就連一個屁都沒放。
但也有人認為,人走茶涼,江清河又沒有與戴春香成親,戴家犯事兒,他撇清關係也屬於正常。
木憶榮卻是知道,戴春香確實與江清河有過口頭婚約,當時戴家出事兒時,木敬忠前往大理寺監牢看望戴笠時,戴笠還拜託木敬忠想辦法救救他女兒。並表示江清河與他家小女有婚約,可以拜託江清河,讓二皇子為戴春香說兩句話,最好能罰戴春香到二皇子府上當奴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