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著劫鏢案的十九親王,忽然詢問木憶榮,可知大皇子賑濟災民的事情?
親眼見到大皇子開設粥鋪的木憶榮點點頭,但並不知曉大皇子與劫鏢案有什麼聯絡。
神秘一笑的十九親王,像是街井小民討論八卦一般,眼中暗暗藏著掩飾不住的興奮。
“據可靠訊息,那夥兒俠盜竹君曾經將偷竊來的銀兩,捐給大皇子賑濟災民。”
木憶榮道這種無憑無據,且還涉及到皇子名譽的事情,讓十九親王不要亂說。
十九親王笑著表示,木憶榮這一段兒時間不在上京城,不知道上京城內發生了多少事情,俠盜竹君捐銀兩給大皇子的事情,早就不是什麼秘密。
當時,大皇子曾經還想要上書朝廷,表彰俠盜竹君,但被他們給攔了下來了。
木憶榮一臉的不可置信,問竟然還有這樣的事情?
十九親王告訴木憶榮,大皇子一直都過得十分簡樸,將府上的銀兩都拿出來做善事兒。
這一次南方鬧災,大皇子又是傾盡所有,甚至變賣了不少東西接濟災民。
但也只是杯水車薪,不堪重負,急得大皇子嘴上都生皰了。
結果沒過兩天,大皇子就一掃之前焦急之色,心情愉悅的繼續開糧賑災,令人不禁紛紛猜測,大皇子是從哪裡弄來的銀兩?
朝廷並沒有撥款給大皇子救濟災民,而大皇子也絲毫沒有隱瞞,表示他得到了捐助、
原來,就在大皇子犯愁困難之際,有人往大皇子府上送了一車銀兩。
裝著銀兩的大箱子上面,放著竹君的那個竹片名牌,還壓著一封信。
信箋之上,只書寫了八個大字兒,“國家有難,匹夫有責”!
一夥兒江湖匪類,解了大皇子的燃眉之急,而相較於滿城文武官員,卻是沒有一個人肯拿出銀兩資助大皇子賑災,越加彰顯了竹君顧念國家大義,挺身而出的高尚品質,這也令大皇子十分感動。
於是,大皇子欲上書俠盜竹君之功績,替其討賞,這可嚇壞了不少人。
不肯出錢賑濟災民,反而被俠盜竹君將府上金銀竊走,這件事就夠丟臉的了。
若是再傳到當今聖上耳中,不知有多少人要為這些來歷不明的失竊銀兩丟了頭上的烏紗帽。
大皇子陣營的人,也是覺得大皇子這番作為十分不妥,若是被人拿他與俠盜竹君說事兒,誣陷他勾結匪類,那大皇子這段兒時間勞心勞力,因賑濟災民博得的好名聲,可能就付之一炬,功虧一簣了。
於是不少人,拜託善言辭的十九親王去規勸大皇子,既然得到了賑濟款,就不要多此一舉,無事生非。
若是被當今聖上知曉,大皇子用盜賊的錢賑濟災民,肯定也會苛責大皇子。
十九親王覺得這些人說的沒有錯,賑濟災民雖然是好事兒,但牽扯到竊賊,事情就會變得不那麼單純了。
但他表示,自己與大皇子只是泛泛之交,恐怕即使自己把話說得十分清楚,但大皇子不一定會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