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
《囧途》票房入賬2583萬。
23日。
隨著昨日三鹿有關案件當事人宣判,媒體跟進評論。
一些媒體引申到《囧途》,以及沈三通身上。
與此同時,不少同行也在跟進。
恨沈三通的影視公司不少,尤其是港臺一些公司。
黑料早撒了,只可惜戰鬥力不行,隨著媒體發力,它們找到了切入點再次跟上。
華夷也在暗中煽風點火,只是做的很隱秘。
《囧途》片方貫徹沈三通的決策。
現階段不打嘴仗,聚焦於電影本身。
從“該不該原諒騙子”,逐步過度到第二個話題,在“高階敘事”上發力營銷。
同時也在其他營銷點發力。
“我尼瑪”致敬《生快》;
唐妍演的安檢員對應《超市》收銀員的彩蛋;
“2008過去了,我還是很懷念它。”想要開闢春節檔的《人在囧途》,致敬開闢賀歲檔的《甲方乙方》,展現了中國電影的傳承。
“渣男”,“老闆,黃河的水真黃啊。”“大哥,這是長江。”等知名的臺詞,也是營銷發力點。
沈三通也隨之轉發了兩篇影評。
一篇是看了首映的觀眾。
這位觀眾表示。
【頭一次首映當天看的電影,一點不後悔,輕鬆幽默,富含生活溫情。
爆笑登場,是目前為止我心目中的最佳喜劇片。
誇張但不浮誇,笑的夠嗆,笑中有震撼,剛開始認為煽情部分顯得刻意,但反轉足夠震撼。
還有最後的兩條時間線的揭開,非常高階,給我難以言說的震撼,讓《囧途》可以像劇情片一樣給人回味。
中國電影市場缺的不是大片,缺的就是這種有誠意的型別片。希望國產電影能多一些沈三通這樣的導演出來。】
另一篇影評,是沈三通覺得這位觀眾看懂了他的電影。
影評前面說了觀影體會,最後則是說道:
【《囧途》這部戲,李成功和牛耿,只是職業不同,沒有人格上的差距,所以才能產生勢均力敵的對抗,戲才足夠的好看。
導演的眼中,人和人沒有因為財富多寡,就分出人格的高低。
在近年來的國產電影裡,很難看到這一點,哪怕是騙子,也活的有生命力,是鮮活的。
不乏有人批判沈三通的電影過度商業,然而在內涵方面,他的電影遠比很多所謂的文藝片要高深,更具有人文關懷。
電影裡有一種讓人感覺到真實的自由和平等,而不是口號式的。】
這位觀眾,捕捉到了沈三通在電影裡沒有明說,只給出暗示的資訊。
李成功和牛耿乘坐同一種交通工具,兩個收入差距還是蠻大的人,卻不會有人覺得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