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很少一部分人透過上下其手、裡應外合,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來滿足自身私利。
他們還掌握團結定義,把內部矛盾擴大為敵我矛盾,又把敵我矛盾混淆成內部矛盾。
假的就是假的,經不起審視。
當真正具有生命力的文化產品出現,在凝聚共識方面,通俗文化產品的威力,是巨大的。
能一杆子插到底。
記者採訪:“沈導,《狼牙》和《李世民》在邊省接連取得驕人成績,你有什麼感受?”
採訪沈三通是最好的選擇,不只是《李世民》,《狼牙》這部戲也是非常強,重新整理了當地各種票房記錄。
邊省的民族認知,比中原這塊強多了,因為題材問題,《狼牙》作為軍事動作電影,有人擔心存在不好影響,所以哪怕在邊省熱映,也是冷處理。
等到《李世民》再次成為現象級的電影,做了一番調查,發展《狼牙》《李世民》這兩部戲的觀眾,不分什麼身份都很喜歡,特別是年輕群體。
現代吊打前現代了屬於是。
推廣漢語什麼的,最好的是王者榮耀,不會只能挨隊友罵。
沈三通作為代表人物,是很好的採訪物件。
當然,也有擔心沈三通會不會接受,有些文藝工作者很抗拒發揮這種作用。
沒想到沈三通不僅不抗拒,還很歡迎。
這種採訪不是專訪,也不是他的秀,也不需要,沈三通沒有發揮,中規中矩道:“我的最大感受是自豪,作為華夏兒女,我們要緊緊抱在一起,共同的文化認知,是我們無比寶貴的財富,”
“作為後世子孫,我們要珍惜祖宗留下的財富,歷史文化的形成來之不易,在世界很多地方,不乏因為飲食和穿著的不同,爆發衝突的。”
“而我們不會因為吃甜豆腐腦,還是鹹豆腐腦的分歧,而大打出手。”
“這是如空氣一般的自由,我們要捍衛想吃什麼口味豆腐腦都行的自由。”
“作為文藝工作者,要把真實的歷史展現出來,電影作品要給人鼓舞,激發人們對於未來的美好想象。”
拍了幾遍,又潤色了一番幾個詞句。
這個拍完之後,記者又說:“沈導,還要再耽誤你一下,我們還有個問題,是關於歷史題材話題的。”
“你說。”一個羊是放,兩個也是放。
記者問:“沈導,也有其他導演拍攝歷史題材,為什麼他們票房中規中矩,你重點關注的電影票房卻很高,你有什麼心得,能分享一下嗎?”
類似的問題沈三通回答過多次,張口就來:“製作水平受很多方面的影響,歷史電影要賣得好,我認為劇情要真實,符合歷史和大眾認知,展現出大氣,最主要有一腔熱血。”
“有理想才能有高度,有高度才能激發自身態度。”
“這不是雞湯,是我一種工作體會,電影作為文化產品,缺少信念是無法支撐的。”
“而且我們的歷史是實實在在的,不是設定,也經得起考據。”
“同時,歷史是動態的,有生命的,我們要敬畏她,把生命活力拍出來,這樣才好看。”
沈三通觀點一以貫之,歷史是財富和寶藏,也是祖宗給後代留下的錯題本。
花旗國要是好好研究唐朝,就不會這麼輕佻的處理冷戰後秩序,弄了一個二元結構。
大統領是本國大統領,也是世界領導者,和唐朝很像,唐朝也是二元制,中原的皇帝,也是天下的皇帝,草原的天可汗。
唐朝秩序在當時是進步的,但從歷史回眸,其實有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