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了定義權,不值錢的可以值錢,值錢的可以不值錢。
國產的就是垃圾,國外產品就是好。
哪怕很多國外品牌是貼牌國內的製造,也是這樣。
沈三通的電影主觀上,有他自己的敘事。
客觀上,挑戰了這種敘事。
他要爭奪美與醜、好與壞、是與非的定義權。
這些觀念的背後,有著龐大的利益。
或者說輿論上的亂象,只是產業亂象的表象。
沈三通總結這些天收集的資料。
不得不說,這一拳,確實出乎他的預料。
沈三通看來,日用洗化和飲料汽水市場,就不該讓出去。
外資買了國產飲料雪藏不發展,就應該讓它們吐出來。
生產這些不用什麼技術,但是對紙媒、對電視有著驚人的影響力。
動動手,就能攪風攪雨。
當然,動手主力的不是產業力量,而是另外一股。
港臺那一邊。
沈三通研究才發現。
準確的說,進行穿針引線的是東南某島。
在當下05年,4v已經是一箇中心。
上能影響本子,下能影響港島。
往裡可以影響大陸,又可以為大洋彼岸的米國提供中轉站。
某島說中文,有著天然優勢。
娛樂圈的一些媒體渠道,還有外資產業界影響的媒體渠道。
是商業渠道,但必要時,也是製造撕裂的渠道。
沈三通做洞天網瞭解到,網上現在就存有數字生命。
它們消耗大陸人的情緒,胡編亂造。
能帶來點選率和流量,但這種流量,無法變現。
但是投資方認可這些流量資料。
不是投資方不懂。
恰恰相反,而是太懂了。
這就是投資者的立場,錢是帶著立場的。
沈三通也就理解了後世的一些現象。
為什麼某乎、某博、某瓣那麼逆天,還是有投資。
數字生命下班之後,會去奇異果、騰迅影片刷劇,起點,還有小紅薯找攻略。
但不會在某乎、某博、某瓣消費。
不僅不會消費,還會趕客,已經不是垃圾流量,而是有毒流量。
那些在米國上市的公司,華爾街是知道一些資料流量純粹是毒流量,但它們認可。
人家就是為了這碗醋包的餃子。
錢在一些機構那裡,真就是可以隨便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