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三瓶不好糊弄:“超市第二部呢,要不要提,你是要一部提一個點嗎,你就那麼對自己的新片有信心?”
“超市第二部還在弄,奔著明年去了。”沈三通自己新戲弄完了,寧昊劇本還沒完。
主要寧昊不是很甘心,抱著《綠草地》跑獎,沒法全身心創作,剛剛回來。
沈三通沒插手,反而支援跑獎。
劇本創作也沒幹預,他只抓總的。
不要太土,剩下的就交給寧昊和編輯團隊。
不好好的感受失望、絕望。
體會到一些獎項只接受奴僕,甚至不接受投降。
想站著把獎拿了,不可能。
沒有現實的挫折,腦子裡的文青念頭就殺不絕,也就弄不出《瘋狂的石頭》。
人的成功需要過程,國產影片的發展不可能只靠他一個人。
沈三通很期待寧昊成功,經濟收益只是一部分。
親手捧出一個新生代導演,旗子就豎起來了,新生代電影人會不自覺的向他靠攏。
韓三瓶建議:“要想談的順利,就兩部片一起談。”
“那就說定了。”沈三通拿到中影旗下的院線支援,就比較好辦。
韓三瓶說起了一件事:“上影下個月,要宣佈籌拍《赤壁大戰》了。”
一聽《赤壁》,沈三通來了精神。
又是一部大爛片,萌萌站起來。
大陸大花給根正苗綠的野模黑澤志玲做配,花了好像八千萬美元。
沒想到,赤壁專案是上影先提出來的。
至於上影的專案還沒宣佈,中影領導就知道了,沈三通並不意外。
中影和上影一直是有來有往,比較重視交流切磋。
“赤壁某種程度上,源於我國著名劇作家梁新46年前,1959年的古代軍事影片創作計劃。”韓三瓶說起了赤壁的歷史淵源。
早在1959年拍攝《紅色娘子軍》的過程中,梁新便與血氣方剛的謝進導演商議,要把歷史上聞名的戰例“赤壁之戰”搬上銀幕。
但考慮到那時他們都年輕,對在銀幕上展現規模宏大的戰役恐怕力難勝任,故決定再醞釀幾年,等度過三年經濟困難時期再說。
“中影也想拍?”沈三通問。
韓三瓶點了點頭:“伱新片弄完了,要不要試試大片?”
上影還沒宣佈,更沒辦案。
搶就搶了。
我中影搶的,怎麼著吧?
這才是韓三瓶把沈三通叫來的最大目的,沈三通新戲他其實一直在關注。
從最初的懸疑恐懼,網路調查之後,轉向了喜劇懸疑。
說明聽勸。
兩百多人的劇組,弄得鐵板一塊,組織排程能力極強,兩百人完全不是上限,這就超過了目前很多導演。
說明有組織排程能力。
最重要的是,有一顆當前很多電影人沒有的職業節操和職業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