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關,智關,維關,這就是所謂的大道三關?我明白了,原來力關代表能量,是煉氣的最終目標;智關代表靈魂,是煉神的終極目標;維關代表維度,是煉體的終極形態,道家稱之為斬三尸,佛門稱之為超脫三界。任何生命進化到頂點,都要突破本維度對生命形態的限制,成仙就是突破三次元向高維生命的進化。那麼成仙之後呢?能量和靈魂在高維的存在形式是什麼?”
劉劫急忙收住脫韁的思想,那不是他現今考慮的問題,他收回目光,放到他看得見的路,近在咫尺的,三道匯聚的,金丹境的風采。
所謂“金丹”其實是能量與精神高度濃縮的類恆星形態的能量體,從星雲到恆星,參宇宙初生之奧妙,內部能自行產生聚變反應,稱之為“法力”。
但是金丹境對修煉者最大的意義就是這一時期運算力大幅度提高,不同於尋常生物被動接受資訊然後運動,金丹境修煉者能擁有媲美高精度計算機的影象構建能力和事物分析能力,如果說先天境大腦受先天真元滋養只是好使了十幾倍的話,那麼金丹境腦域就是整個升了幾級,計算量以千倍增長,等金丹打磨到最圓滿,靈魂與修為合一,生命得以脫出肉身的限制,就是元神境。
這是因為金丹境之後,修煉以靈魂為主,大境界的突破轉向靈魂鎖為主體,連基因鎖的開啟都是附帶的,所以金丹境可以說是成仙以前最重要的境界,是一處巨大的分水嶺。
終於摸清了金丹境的奧秘,知道了前路該怎麼走,劉劫在三道交匯處不住徘徊,眼神不住眺望迷霧中的遠方。
“好高的巔峰,好長的路,好精彩的未來啊。”劉劫的心神激動澎湃,不只是因為前路的精彩未知,更因為他突然發現自己不是一個人孤獨的攀登高峰,前有先行者,現有同路人,後亦會有後來者。
他,不是孤獨的。
“金丹境,金丹境。”劉劫握緊雙拳。
金丹境,我不會讓你久等的。
又過三日,毛菁沁的修煉課程進境神速,已經可以自行養氣煉體而無需劉劫看護著,他這個老師也可以歇會了。
這幾日那白猿又來了一次,送了一顆蟠桃,毛菁沁很高興地收下了,她發現這隻白猿雖然外表恐怖,但智慧靈性極高,而且絕非本性嗜血的猛獸,是完全的素食主義者,這更讓她好感大增,而白猿也感激毛菁沁的柔善和恩德,對她態度親善,原本還有些許畏懼,來回幾次就完全放開了。不過那白猿對劉劫還有很深的心理陰影,半步都不敢多待,要不是有毛菁沁在它都想離開住了幾百年的翠谷躲幾天。
除了修煉,毛菁沁也不忘研讀與《九陽真經》一同傳下的醫經毒經,雖然說中西醫堪稱兩個行業,但是毛菁沁本身也不是沒一點中醫根底的,再者這醫經包羅永珍,早已脫出傳統中醫的樊籠,既有調養經絡五氣,針灸望氣切脈藥材配比等無數法門,也有血脈注射人工洗血換腦換心等大異尋常醫家的手段,更有依武學之道,闡述四時變化,陰陽升降,備述人體氣機變化,百病不生的妙章綱領。想來著書者胡青牛先生生前是明尊教徒,思想天馬行空,不拘泥常理,明尊教內人員複雜,結識多了三教九流的高手,才有此醫道大成。
而那本胡青牛夫人所傳的毒經也是相同道路,只不過路子完全反了過來,密密麻麻的蠅頭小楷,專講各種毒物,如何侵損經絡氣血,何種手法下毒害人,還時不時冒出一句“蝶谷醫仙亦不能解”之類的話,活像小孩子賭氣,有時劉劫閒得無聊翻翻書,也覺得好笑,這夫妻倆可真是對活寶。
這翠谷秘境鍾天地之靈秀,劉劫陪毛菁沁轉悠遍了每一處地方,區區兩三百平方公里的地方,植物種類幾乎涵蓋了所有地形氣候環境,各種藥草應有盡有,包羅永珍,什麼神農架高黎貢山只怕都不能與之相比,甚至劉劫還在崖壁上發現了不少生長了起碼上百年的靈芝仙草,那白猿見毛菁沁熱衷於藥草,毫不含糊,立刻發動猴子猴孫們攀援縱越幫忙採摘,它在這裡住了幾百年,可說一草一木瞭如指掌,那些能治病的也瞭解七八分,只要不動那株命根子蟠桃樹,其它的它是慷慨至極,惹得毛菁沁好一陣不好意思。
有劉劫和白猿撐腰,毛菁沁儼然成了翠谷女大王,天幸她為人仁善,不然谷中鳥兒獸兒該被禍害成什麼樣。
“我從前一直以為,中醫和西醫只是方法論和著眼點不同,現在看來,是根本哲學思想不同導致的對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中西醫等於是對人體生命活動研究的兩個角度。”毛菁沁嘆道。
劉劫問道:“怎麼說?”
毛菁沁道:“西醫要求一種藥物進入人體會發生什麼如何作用有無副作用都要弄清楚,藥物的單位被精準到了分子級,篩查出是哪一種分子治了病才算了事,細微處透徹到了華夏傳統觀念無法理解的地步;而中醫是在無數次試驗的基礎上得出的結論,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智慧,具體是那些物質在起作用幾乎沒人去關心這個問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同孫思邈李時珍那樣的醫道大家也不會去關心原理的問題,《本草綱目》只會記載草食藥物及其用法,根本不會去探討為什麼這樣可以治病,不止是條件所限,而是李時珍也只要確定這麼做能行就夠了,不會再管別的,所以按照嚴格的西方思維《本草綱目》其實是一本沒有科學嚴謹性的書,是不能過世界衛生組織審查的。這就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碰撞啊。”
劉劫滿心佩服,這麼短短几天的研究,毛菁沁的目光已經深入到哲學領域,比之科考隊的那位張教授也不遑多讓,將來未必不能聞名遐邇的大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