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不以人的意志不斷往前流去。
小小的新地堡不知何時,已經變成了一個不小的集鎮。
稚嫩的少年終將長大,羅米臉上的青澀與憨厚盡去,成年後的威嚴漸漸顯露。
凱勝倒是沒有太大變化,依然寡言少語,但周身的氣場越發生人勿近。
兩人雖在新地堡,卻幾乎從不干涉新地堡的運轉,僅在有人鬧事,新地堡武力不足以震懾的時候出手。
而現在,新地堡中的諸人多已達到【觸元養身】的極限,還有兩人成功跨過境界桎梏,踏足【內元聚丹】。
【內元聚丹】是李博陽對元能下一境界的稱呼。
雖然某位路過散人的《內元外景觀照登天律》,有著十分完善的階段性標誌,幾乎可以照抄。
可李博陽取其精華與現在的超凡三系對照,再輔以【法寶·元能本命珠】,對元能的精粹做到了可以做到的極限之後……所走的道路,已然和《內元外景觀照登天律》有了明顯區別。
《內元外景觀照登天律》是攝取元能,於內對映於外,試圖與“律”進行某種層次上的共鳴共振。
這也就是所謂的天人感應、登天之機、天人合一合道之法。
至於登天合道之後究竟會發生什麼,李博陽並不清楚,但《登天律》中寫得很明白,登天之機已經混入不詳。
想走“律”這條道根本不通。
因此李博陽乾脆給“律”起了個別稱,為【不詳律】。
在李博陽看來,元能是由【不詳律】與外界發生的互動的過程中,所散溢位來的能量粒子,最終降格形成。
【不詳律】是元能的源頭之一,但【不詳律】又不等同於元能。
換句話說,元能的誕生源頭應該還有其它存在的“律”,但由於這些“律”與【不詳律】相比太過渺小,又或是太過高深,想憑藉元能觸及,近乎不可能,故而景全散人隻字未提。
那麼又有什麼辦法,降低觸及這些【未知律】的難度呢?
李博陽唯一能想到的,那就只有一種辦法——提純!不斷的將元能精煉純化。
從【外丹·元能提取器】開始,到【法寶·元能本命珠】為止,其最主要、最基礎的能力,都是對元能進行反反覆覆的提純。
即便李博陽成功于丹田開闢元能漩渦,依然堅持不懈的維持這條簡單至極的路——由元能漩渦攝取而來的元能,先是被注入元能提取器中提純一遍,再由元能漩渦提純一遍,如此反覆數次,達到攝取而來的元能近乎消失,但其存在感卻猛然暴增的程度,就代表一次運轉的周天結束。
現在從【元能提取器】換成了【元能本命珠】,這種元能互動提純的過程,變得越發自然圓融,幾乎不需李博陽主動對【本命珠】注入元能,元能漩渦攝取而來的元能就會自動被【本命珠】吞吐數次,待達到標準之後,才會返回丹田漩渦。
最終造成的結果就是,一粒彷彿實質的膠狀物質,逐漸在丹田的正中形成。
李博陽在感知到的瞬間,一下就想到了與之非常相似的事物——金丹!
接著就明白,達到【觸元養身】極限所需的時間,平均有五六十年,那麼想要達到【內元聚丹】極限所需的時間,恐怕就得乘以四倍,最低也得需要兩百年左右堅持不懈的努力。
有著澄淨水晶礦脈的輔助,普通人修行元能踏入【觸元養身】的層次很簡單,但要想達到極限,沒有個五六年也依然不可能。
能夠在兩年多的時間內,就突破【觸元養身】的上限,達到【內元聚丹】門檻,這隻能用天賦異稟來解釋。
只是【內元聚丹】下限與上限相差得有些離譜,新地堡中所有人加在一塊,大概都不會是羅米的對手。
這是因為當元能的層次達到【內元聚丹】時,那一點膠狀的元能,會主動對新攝入的元能進行浸染、提純。
其膠狀元能越大,浸染的速度就越快,恢復能力會以倍數暴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