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安然突然感覺到自己沒有了方向……
“隨遇而安”,他想到了這個成語。
對,就隨遇而安,先離開平波城再說。
他忘了之前想品嚐平波城小吃的想法,準備使用神念換形……
“不對,我不是不知道去哪兒嗎?我不是準備隨遇而安嗎?那就不飛了,慢慢地走著去不更好?”
怎麼想就怎麼做,想到就去做。
榮安然以常人的速度,離開了平波城,一路朝西北,無形中,他的方向還是回中州。
七天,榮安然就離開了瀚州,進入了寧州境;他走得並不快,之所以快,是因為他無日無夜。
一路走來,也沒有機會懸壺濟世,到是救了不少小動物,這也難怪,他走的都是小路、山道。
這一天,榮安然決定順大路走,修心不光是靜心,而是在煩惱於糾結中靜心。他要尋找糾結與鬱悶,否則,起不到錘鍊心境的效果。
這裡是一個大鎮,榮安然沒有來過,卻知道這裡是寧州境內的清蘇鎮。
一進入清蘇鎮,榮安然彷彿進入了水鄉世界。
這裡的房屋都是古老建築,雖然大多經過翻修,但同樣充滿了古色古香。
這裡的水路四通八達,讓榮安然想起了威尼斯:聞名世界的威尼斯,也不過如此吧?可能這兒與威尼斯相比,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呢。
這裡的河道橋樑,或用青磚、或用條石磊成。
這裡沒有高樓大廈,大多是二層磚瓦房,至多有幾幢三層樓,也是磚木結構的,沒有一絲現代化氣息。
榮安然沒有去過威尼斯,但卻從電視上看到過,家用遊艇,是那兒的主要交通工具,但……
這裡的公里,全都從鎮外遠遠繞過,連水上交通,都不允許機動,所以,不是小舢板,就是大一點兒的烏篷船,偶兒也能看到小小的竹排。
這兒的人,與眾不同!
並不是穿著,也不是長相。
這裡的人,一改華夏民眾大大咧咧的習慣,無論男女老少,全都輕聲細語。
這裡沒有酒店,所以,根本聽不到吆五喝六的划拳聲;這兒只有小型的茶莊和咖啡室,但遊客不會餓著。
這裡沒有小吃街,卻允許每家每戶拿出最拿手的小吃,放在門前賣於遊客。每戶只能有一樣小吃,這是規定。當然,也可以沒有。
在這兒,可以吃到華夏所有的家常小吃,因為,這兒的人不笨,他們知道僅僅當地傳統小吃遠遠不夠供應遊客。
榮安然幾乎吃遍所有小吃。為了小吃,他在這兒整整逗留了十天。
想起父親帶他吃過的上萬,甚至幾萬一桌的菜餚,榮安然覺得可笑:就為了面子?進了那麼高檔的飯店,幾人看到面上有光了?而且,真正喜歡吃的,並沒有在那兒。
他明白父親的意思:讓他了解花錢的意義與否;然後,讓他“放下”虛妄的、毫無意義的面子。
五洞橋上,榮安然輕輕地摸著肚皮:我應該走了……
“站住,你給我站住!”
這還是榮安然第一次聽到有人大喊大叫。
一個四十左右的美貌婦人正在追著一個十六七歲的穿著校服小姑娘。
“媽媽,你再追,我就從這兒跳下去!”
在橋的那一頭,女孩抓住橋欄上的石獅子。
橋欄並不高,所以,女孩一腳就跨了上去。
“你敢,我到是白養你了,這麼不聽話!”女人氣得嘴唇都在打哆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