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父母的死,是自己心中的死結,榮志豪一直在迴避,但沒想到,今天兒子卻觸動了他心中的痛……
榮志豪並沒有生氣,他在心裡嘆道:也許,這也是一種緣吧……
兒子想的沒錯,自己父母的死亡,也是讓自己走上這條修真之路的原因之一:因為仇恨、因為執拗……
“你爺爺奶奶是那晚在公司回家的路上,發生了車禍……”
“你爺爺奶奶也算是小老闆,他們自己開公司,年收六七十萬光景,他們也沒有太大的野心……”
“那時候,我們在市郊有一個小別墅裡……就在我大二的有一天晚上,他們工作得晚了點兒,開車回家的時候,已經很晚……”
“那是條單向雙車道……爺爺奶奶開的是甲殼蟲,對方開的是領航員……爺爺奶奶連同車子,被撞得面目全非……”
“法院判定是你爺爺奶奶逆向行車,應該負全責……那一段路沒有監控,而且,對方也有目擊證人……”說話間,榮志豪的腦海裡出現了三個人的身影,一個叫隗士良,一個叫夕九濤,一個叫羊進鈞;一個是肇事者,一個是目擊證人,還有一個是車主……
是因為時過境遷,更因為榮志豪的修真,修心讓他的臉上靜如止水。
“你爺爺是非常守規矩的人,那條路上,又限速五十碼……車子撞成那樣,沒有上百碼的時速,是不可能的……”
“但你爺爺開的車子衝到了左手路邊,而且他們還有目擊證人……所以,法院判定爺爺負全責……”榮志豪說得非常平靜,甚至面上還帶著淡淡的笑:“你爺爺認為自己開車那麼小心,不可能出現問題,為了省錢,只投了強制險……所以,陪光了公司,也倍光了房子,呵呵……”
“那就沒有辦法了嗎,爸爸?”榮安然插嘴問道。
“爸爸去查了,那晚車主連同駕駛員喝得酩酊大醉……爸爸也去查過,肇事者沒有一點兒傷,但車主卻住進了醫院……”
“那……那不就說明了司機的冒名頂替、對方作的是偽證嗎?”榮安然問。
“法律需要證據--科學的證據……”榮志豪把‘科學’兩字說得特別重:“雖然說,車子沒有上百碼車速,不可能撞成那樣,但你爺爺的車子卻在逆向位置上,車子都是ABS剎車,沒有車輪痕……”
“但完全有可能是對方逆向行車,爺爺的車子是躲避過去的呀!”榮安然道。
聽了兒子的話,榮志豪非常奇怪的看著兒子:“你怎麼有這種想法?”
“想象,爸爸,你開車的時候,還有打的的時候,我注意過駕駛員的習慣,上一次計程車駕駛員就是為了避車而壓過黃線的。”榮安然道。
兒子讀過交通規則,榮志豪一點都不懷疑,但兒子能夠從別人的駕駛習慣中,分析出這種可能,讓榮志豪刮目相看。
榮志豪萬分欣慰:看來,把自己修真思路告訴兒子,不是太早,而是正是時候:“好了,這是爸爸心中的結,需要爸爸自己去解開,你不用多想……你說得對,爸爸本來就對玄學感興趣,透過爺爺奶奶的這件事,爸爸就下定了決心!”
“從前,爸爸偶而還拜一拜佛,但從那時候起,爸爸就不再拜佛了:佛說因果報應‘不是不報,時辰未到’,而爸爸需要的是現世報,爸爸需要看到報應,最好是讓爸爸親手去了結這段因果--”這段話有些讓人毛骨悚然,但榮志豪說得非常自然。
“爸爸選擇這條路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了可能,可能,這只是幻想,可能,爸爸一輩子也不會有結果,但還有一句老話:‘奮鬥的本身,就是一種享受’。事實上,爸爸走上這條路起,真的可以暫時地放下了那段緣。”
“可爸爸,雖然我沒有見過,但那是我的爺爺奶奶呀--”爺爺奶奶的遭遇讓他榮安然感覺到了責任。
“有爸爸在,爺爺奶奶的緣,讓爸爸去了結,除非爸爸不在了,呵呵--”說到這裡,榮志豪表情一肅:“你應該放下的是你心中的所有,如果非要說需要你自己去了結的,就是你媽媽的養育之恩。”
“媽媽……?”榮安然的眼中,出現一絲迷茫,他已經記不起媽媽的樣子了,其實,這也是一種緣,他能在沒有父親記憶的時候,感覺到父親的到來,但卻記不起三歲前,幾乎天天看到的母親的臉。
“不用多想,現在,你聽爸爸說!”榮志豪理解兒子,更知道兒子在想些什麼:“了卻緣分,也需要機緣,明白嗎?”
“了卻緣分也需要機緣?”這一回,榮安然真的不明白。
“沒事,你記住就行了,因為,真正理解‘緣’,同樣需要緣,更需要‘悟’,兒子,透過你對爺爺事故的分析,爸爸知道,你的悟性足夠了,但你要把握好自己悟性的方向--朝那一方向去悟,不同的人,不同的思維,不同的遭遇,不同的情景……都會影響‘悟’的方向。”
“好了,聽爸爸說:自從你爺爺奶奶出事後,爸爸下定了決心,要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於是,在爸爸的前面,也就出現了爸爸對修真的‘緣’。”
“同樣的網上、書上有的東西,爸爸所取的‘道’與別人不同,因為心境的不同、信念的不同、理想的不同、還有思考方式的不同、看問題方法的不同……”
“比如,我看了《佛教禪理與東方文明》這本書,爸爸記下了‘大禹治水的時候,看到西藏有人吸風飲露’;比如,爸爸看到了網上的傳聞,許多孩子,記下了他的前世;但不管怎麼樣,因為腦子裡根深蒂固的科學理論,爸爸時不時地對自己的想法產生懷疑,有時候甚至懷疑到想放棄自己的夢。”
“於是,爸爸為了自己的執念,無奈之下,開始有意識地否定科學;從此以後,爸爸就成了科學的叛逆者--沒有朋友,沒有同道……”
“但就在那個時候,爸爸發現了一句話:‘修真等於孤獨’……看到這句話,爸爸釋然了。時間一長,爸爸終於適應了孤獨。好在修真需要的是時時愉悅,臉上必須掛著輕鬆的微笑,也因為這微笑,爸爸有了你媽媽……呵呵--哎……”榮志豪不知道是嘆息還是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