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恕的動作非常快,第二天便來報告,說已經和遼人談妥了,增加一百萬貫交子的協議。
只等遼人在邊境上,將白銀交割完畢。
大宋就會立刻執行!
而遼人得了這一百萬貫的採購額度,立刻再次開啟買買買模式。
但主要採購方向,集中在絹布和綢緞以及茶葉方面。
去年熱門的奢侈品,淪為了次要方向。
趙煦透過刑恕,得知了遼人的採購方向轉變後。
他的心就被觸動了。
於是,當即將一個任務,交給了刑恕。
刑恕得了旨意,自是立刻回去辦。
不到一天,第二早上,刑恕就來報告說:“陛下,臣幸不辱命,遼使已全盤應允……”
“他們甚至希望,陛下可以稍微提高一點布價!”
趙煦自是從善如流:“此事,便交愛卿去辦吧!”
“只要不太離譜,遼人的條件,皆可應允!”
他派刑恕去辦的事情,就是推銷絹布。
但不是市場上的絹布。
而是,他的父皇留給他的封樁庫裡的絹布。
準確的說,是熙寧三十二庫中的那些陳布、舊布。
這些布,最年輕的一匹都和趙煦年紀一般大。
而眾所周知,布這種商品,哪怕儲存的再好,隨著時間流逝,也會出現種種問題。
譬如說蟲蛀、朽壞什麼的。
何況封樁庫裡的儲存條件,並不算太好。
偏,趙煦的父皇,在財帛方面是個鐵公雞。
幾乎就是隻進不出!
其在位期間,他的封樁庫,只在五路伐夏、永樂城大戰等時期,曾敞開門戶,對戶部大量注入財帛。
其他時間,他都像個鄉下的守財地主一般,死死捂住自己的封樁庫。
封樁庫裡的金銀、銅錢、象牙什麼的還好。
像是茶葉、絹布,就損失大了。
反正,趙煦即位後,幾次清點封樁庫的財貨。
光是絹布,就發現了數十萬匹完全不能用,只能丟掉銷燬的。
而劣布、次布,也找到了數十萬匹。
多數,都是熙寧年間就已經在封樁庫的。
對這些布,趙煦就真的是犯難了。
銷燬吧?又捨不得。
賣吧?不打骨折價,地板價,根本賣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