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人心中很清楚——必須要減少阻卜的人口!只有這樣,才能穩定北方,安定草原。
而讓阻卜人去西域,介入回鶻事務,並參與戰爭,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也是被實踐證明,非常有效的辦法——聖宗統合年間,黑汗王朝在滅亡于闐後,進攻高昌回鶻。
彼時的遼國,正在和宋庭,拉鋸於澶州一帶,面對高昌回鶻的求援,無力援助,於是就動員了阻卜諸部數萬帳支援高昌。
這使得,黑汗人在滅亡高昌時,遇到了極大的困難。
此戰之後,遼人就發現了這個模式的好處。
既能減少阻卜人口,也能干預西域事務。
簡直是太棒了!
從此,遼國就頻繁的藉助阻卜的力量,不斷干涉西域、西夏事務。
讓阻卜人在這些地方,持續流血,以此來維持遼對草原以及西域、西夏的控制。
所以耶律洪基在接見阻卜各部首領時,直接藉口自己的外甥(西回鶻),遇到了突厥入寇,而遼、阻卜、回鶻皆為一家,應當守望相助。
所以,諸部首領,都應該派兵支援西回鶻這個大遼外甥,使其免於被突厥滅亡的命運
當然了,耶律洪基也知道,阻卜人是不可能給契丹人打白工的。
所以,他抄起自己祖父遼聖宗的作業,直接對阻卜人開出了鉅額賞格。
阻卜各部,每出一個騎兵,那麼,遼國就會根據人頭,給與賞賜。
每個騎士每個月,都能拿到一匹絹布一斗鹽的賞賜!
阻卜各部的首領們,雖然都不大願意,千里迢迢的去西域那邊【幫助回鶻抵禦突厥入寇】。
因為他們很清楚,這是遼人在藉機減丁。
讓他們部落的勇士,去萬里之外的回鶻流血。
可是,面對遼人的壓力,他們也沒有什麼好辦法!
因為,現在的遼國,在阻卜的視角,是非常強大的!
東征高麗,一路凱歌,甚至跨海打到了日本,打的日本人不斷遣使求和。
阻卜各部,在面對這樣的遼國的時候,心理上是不敢拒絕的。
要知道,遼國在草原上,屯駐著重兵。
其西北路招討使行營,在倒塌嶺、榻母城等地,都屯駐著大量騎兵。
同時,遼國還在草原上,有著鎮州、防州、維州、招州這四根釘子(全部位於草原的戰略要隘,卡著阻卜各部的重要牧場、水源地,招州甚至在今天的蒙古國境內)。
可以說隨時隨地都可以干預阻卜諸部。
而阻卜諸部,本就是一盤散沙,且彼此敵對。
磨古斯和拔思母部(乃蠻部),明顯就尿不到一個壺裡。
烏古扎、達裡第等所謂的敵烈八部,又和漠北的耶堵刮部有著深仇大恨。
遼人只需要拉一派打一派,就夠諸部喝一壺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