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道這些事情後,立刻就在家裡還了神,酬了願。
沒辦法!
小本買賣,官府隨便加徵一點稅賦,落到他們這些人身上,就可能讓他們家破人亡。
於是,當他們看到,回京的是來自熙河的經略相公時。
都是下意識的露出了笑容。
託汴京新報科普的福,如今的大宋,只要是愛看報的人,或多或少的,都會知道一些天下的情形,明白一些家國天下的道理。
然後在潛移默化中,不知不覺的,就被汴京新報洗了腦。
這也是新聞傳媒的妙用。
透過文章分析與科普介紹,在讀者心中,分出【我們】和【他們】,並建構、凝聚一個共同的價值觀。
這在中古,無疑是降維打擊。
剛剛過去不久的府界諸案,就是最好的例子。
盤踞府界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那一個個根深蒂固,看似不可戰勝的家族,一個接一個的被連根拔起。
整個過程中,他們連掙扎都沒有。
那些他們過去的靠山,甚至連拉他們一把的心思都不敢起,一個個都忙著切割。
除了最高層的壓力外。
最大的原因,就是汴京新報和汴京義報,所製造出來的輿論洪流。
在輿論洪流的影響下,哪怕是勳貴外戚們,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輿論下的結論——府界胥吏們,已經是國家和社稷的毒瘡,必須挖掉!
這種輿論洪流所帶來的影響力,是看不見摸不著,但卻無處不在的。
就像現在,當這些商賈看到官道上的隊伍,是從熙河回來的趙卨後。
他們第一時間,下意識的聯想,並不是過去那種‘經略相公啊,好大的官兒!俺得避開,免得衝撞了……’。
首先讓他們想起來的事情是——【原來是熙河的老趙經略相公啊!經略相公去年打的好啊!】
正因為,去年的戰爭贏得漂亮。
所以,他們沒有被加稅!
今年朝廷甚至還豁免了府界州縣的一切過稅!
大家經商,再也不擔心被胥吏們盤剝敲詐了!
於是,他們非但不怕,反而是熱切的看向了,在官道上緩步走來的隊伍。
漸漸的,他們發現,這支隊伍龐大到超乎想象。
因為,越來越多的旗幡與儀牌,出現在了他們視線中。
最終,呈現在他們面前的,是一支由數千名騎兵、步兵組成的龐大隊伍。
數以百計的旗幡、儀牌,浩浩蕩蕩,密密麻麻。
這是一支由數十位遙郡、橫班、京朝官以及大量蕃官、蕃將組成的龐大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