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大遼皇帝陛下之託,受大遼皇太孫、梁王、朝鮮國王殿下之命,外臣謹奉太孫殿下親筆書信,以獻大宋皇帝陛下!”
崇政殿上,遼使蕭德崇俯首跪拜,恭恭敬敬的奉上了來自遼太孫的書信。
趙煦見著,頓時笑了,問道:“朕皇弟可好?”
“承蒙陛下關愛,太孫殿下,一切安好,今年春三月,更伴駕我主,臨幸高麗,過漢四郡之故土,撫慰軍民士紳……”
“高麗士紳,見殿下英姿,紛紛哭而上拜,皆曰:臣等觀大遼太孫殿下,有松柏初秀之姿,見殿下行止,有若淵停嶽峙,聽殿下德音,如金石玉振,乃知聖朝有後,大遼皇帝陛下,以殿下為我國王,實我等子子孫孫世世代代所修之福德也!於是叩首百遍,謝恩不止……”
“太孫殿下後又躍馬於開州,代我主檢閱三軍,角弓初張,三軍歡呼,小驥試蹄,高麗震怖!於是有高麗王賊大臣曰金秀次、崔申者,於開城城頭見太孫英姿,感而嘆曰:吾觀大遼太孫殿下,有成王之姿,漢明之風,乃縋城來降……”
殿上的大宋宰執們,聽著蕭德崇的話,一個個都是腹誹暗罵:“北虜果然無德!”
成王之姿,漢明之風。
這是大宋士紳百姓,對於當今官家的溢美和形容。
如今遼人,當著大宋君臣的面,臉不紅,心不跳的將這些詞語,冠於其太孫頭上。
這何嘗不是一種牛頭人?
趙煦聽著,卻是沒有任何反應,一直保持著微笑。
他的關注點,一直放在蕭德崇的開場白上。
“漢四郡?”
“耶律洪基這糟老頭子,玩真的了!?”
“難道,他還想公開宣佈,契丹改易漢姓劉氏不成?!”
趙煦想著,內心開始翻滾起來。
雖然說,自耶律阿保機以降,歷代遼主都會在私下自稱劉氏。
有時候還會在供奉寺廟的禮器上,命人銘刻上‘劉某某’的銘文。
可這些事情,在趙官家們眼中,屬於角色扮演,是一種遊戲,從沒有人將之當真。
而如今,耶律洪基的動向,卻和過去完全不一樣了。
不再是簡單的耍嘴皮子。
而是要付諸實際行動,甚至賦予政治目的的舉動!
這就讓趙煦本能的有些警惕了。
天無二日,地無二主!
任何學過歷史的人,都會知道,當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完成了徹底漢化改革,變成一箇中央集權的王朝後,下一步要做什麼?
豈因一衣帶水,不拯之乎?
隋軍渡過長江,南陳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