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祐二年六月甲辰(24)。
侍御史呂陶、左司諫梁燾等劾權知開封府蔡京、開封府推官張商英、判官李士亮、開封街道司賈種民等開封府主要官員瀆職、包庇等罪。
蔡京等人旋即上表乞罪,並閉門思過。
六月乙巳(25),蔡京詔罷權知開封府。
至此,蔡京達成了一項成就——大宋任期最長的權知開封府!
自元豐七年十一月拜為權知開封府,到元祐二年六月罷,前後歷時幾近三年。
同日再次下詔,以張商英、李士亮、賈種民等人瀆職的罪名,罰銅五十斤,並加磨勘三年。
這在官場上是非常嚴厲的處罰了。
大抵相當於現代的內部警告加留職檢視。
是要被寫進吏部的告身,有了這個記錄,將來注闕、選闕,都會有嚴重影響。
當然,這只是做給別人看的。
因為,在元祐元年,趙煦親領開封府後,當時都堂宰執集議後,就上了個劄子,從此以後,開封府有司朝官以上的官吏差遣除授,都是趙煦親選、親除,有司不得預聞。
這很正常!
太宗、真廟,當初親領開封府的時候,也是這樣的。
何況,如今趙煦是以天子之尊,親領的開封府。
相當於董事長直接領導下面一個子公司。
自然,子公司內部一切,都是董事長說了算。
就算是股東也不能干預。
所以,這個看似‘嚴厲’的處罰,其實約等於罰酒三杯下不為例,甚至可能還是一種軍功章——我為天子背過鍋,我為陛下受過罪!
至少,當事人都是這麼想的。
在旨意下達後,張商英與李士亮、賈種民,都是稱罪不出。
但,回到家,大門一關,據說都是手舞足蹈,闔家歡慶。
六月丙午(26),中書侍郎曾布上書,言有涉案府界‘賊吏’十餘人畏罪潛逃商、洛,乞指揮。
趙煦得到奏疏,只是笑了一聲:“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你直闖是吧?”
商、洛山區裡的綠林好漢們,在過去確實是大宋官府管不到的地區。
從慶曆三年郭邈山、張海起義失敗,殘餘義軍轉入商、洛山區活動以來。
商、洛的山溝溝裡面的山大王們,就天不怕地不怕的主。
天下州郡犯事的罪犯、刑徒,只要有機會,都會往商、洛山區跑。
可以這麼說,現在的商、洛山區,就是現代《水滸傳》裡的梁山泊。
各種英雄好漢,強人梟雄,皆聚集於彼。
一個個不是在想著如何‘做大做強,再創輝煌’,就是‘待時而動,以順天意’。
大宋的官軍對商、洛的山區,曾屢次進剿。
但用處都不大,匪是越剿越多。
鎮壓了王倫,郭邈山、張海繼續造反,剿了張海,又來一個王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