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報……賣報……”報童的聲音,從街巷的那一頭傳來:“今日的汴京新報嘍……”
正在租賃的民宅院子裡與友人下棋的舒亶楞了一下,然後吩咐著身邊的學生:“且去買一份汴京新報……”
“諾!”
做完這個事情,舒亶就看向自己面前的友人,笑著道:“讓明公見笑了!”
後者拱手道:“無妨!”
舒亶點點頭,但心中卻是百感交集。
本來,他這次入京,應該是要被起復,甚至委以重任的。
哪成想,起復的旨意還沒有下來。
當初下旨將他詔入京城的太皇太后,就因為張敦禮案而暫避正殿。
沒了太皇太后,他在京中又少朋友,可謂是舉步維艱。
好在,官家前些時日,終於是想起了他,下詔起復他為朝請郎,除為監察御史裡行。
這是他在十幾年前,曾擔任過的官職。
所謂裡行,這是北周的發明,本朝之用,蓋出於歐陽文忠公所議——不問差遣次第資序,唯才是舉,資淺者為裡行,資深者入三院。
所以,他的資序等於一夜清零。
重新迴歸了那個熙寧初年,懵懵懂懂闖入朝堂的年輕人的起點。
但,舒亶卻很歡喜。
因為,這同樣也將他的汙點,一併抹去,使他得以重新開始。
故此,如今的舒亶,可謂是躍躍欲試,意圖建功立業。
當然,經歷了起起落落的磨礪後,舒亶的心態,也不再如當年那般急迫。
所以,雖然昨日宮中就傳出了訊息。
府界胥吏殘害無辜,天子聞之震怒,太后亦怒,詔兩府髃臣,哭訴之,言亂臣賊子欺天家闇弱云云。
訊息傳出,整個御史臺都轟動了。
然後,就是集體彈劾。
彈劾權知開封府蔡京、開封府推官張商英、開封府判官李士良等,林林總總列了數十條罪證。
然後,就是朝野集體上書表忠。
從太師、平章軍國重事文彥博以下,到在京京官,所有有資格上書的人,都在連夜寫表章表忠心。
勳貴外戚宗室,尤其如此!
傳說,大宗正趙宗晟、同知大宗正趙宗景、嗣濮王趙宗暉還有滎陽郡王曹佾、駙馬都尉、晉州觀察使王師約等宗室、外戚裡的重臣,全部出馬,挨家挨戶的找人收表章,一直收到今天早上。
真真是做到了人人過關,個個表忠。
此外,就是切割了。
所有人都在表章中,賭咒發誓,‘與府界群賊絕無干系’。
不止是現在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也不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