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他提起筆,用著他年輕時的筆觸和溫柔,寫下了一篇溫情脈脈的書信。
想了想,曾布對著正在這古剎中游玩的少女招了招手。
“小蠻……”他叫著對方的小名,這個小名,還是他當年在懷仁縣給還是小姑娘的張氏所取的。
“郎君……”小蠻邁著婀娜嬌俏的步子,緩緩來到曾布身前,然後依偎到他懷中。
曾布一隻手懷抱著少女,一隻手拿著筆,感受著懷中少女的青春與嬌嫩。
同時回憶著,當年新婚燕爾時的愛戀。
一個個文字,在他筆鋒出現。
曾布不愧是做過翰林學士的頂級文人,只是少許,一篇溫柔的《武陵春》,就在他筆下出現。
仔細的檢查了一遍,確認無誤後,曾布提筆在詞後寫到:因讀夫人之詞,吾不勝慚愧,思及當年燕好,如今紛飛,情之所起,難以言說,故寫此詞,以記與夫人之情。
曾布懷中的小蠻,也看到這些文字。
她痴痴的笑著,因她知道,這首詞實際上是自己的丈夫寫給她的。
這讓她很開心。
唯有一點不滿意的是——這麼好的詞,卻要送給那個女人!
那個已經四十好幾,人老珠黃的老女人!
那個還不肯死,將正妻的位子讓給她的可恨女人!
但,不管怎樣。
很快的,在揚州市井中,一首名叫《武陵春》的思妻詞,不脛而走,並很快被人瘋傳。
無數人,因詞中的溫柔詩詞,以及對妻子的濃濃愛意而沉醉。
只是……
當這首詞,沿著大運河,傳到了江寧府的時候。
王安禮拿著這首詞就笑了起來。
“曾子宣的這首《武陵春》確實是極好!”
“只是……”
“假若曾子宣與其妻魏氏,是如此的恩愛……”
“他何必寫這首《武陵春》?”
他的長兄王安石,與長嫂吳氏,自小青梅竹馬,兩小無猜。
成婚之後,更是一生一世一雙人,不離不棄,互相扶持,相互依靠。
哪怕到了現在,兩人都已白髮蒼蒼,歷經了無數風霜與磨難,但依然能雙手緊握,漫步在保寧禪院的竹林中。
也依然能你喊我‘獾郎’,我喚你的乳名。
他們之間的愛戀,需要詩詞文章來襯托嗎?
不需要!
確實,他們互相彼此給對方都寫了很多詩詞。
但,這些詩詞,沒有一首流傳出去。
唯一在外傳的嫂嫂詩詞,只有一句《定風波》的殘句:待到明年重把酒,攜手,那知無雨又無風。
只是在記述與親友遊樂的場景而已。
而且,文字之中的歡快與幸福,是不受限制的滿溢而出。
每個讀者,都能從文字中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