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開寶寺那邊,得多供奉一點香油……中太一宮、東太一宮、集禧觀更不能忘記。”
“武成王廟、文宣王廟,也不能不拜。”
三世為人,你要問趙煦相不相信鬼神或者更高維的存在?
他當然是信的。
所以,佛陀、道祖、五嶽大帝、昊天上帝。
能拜的都拜一遍。
萬一有效呢?
就算沒有用,也能求個心安。
反正,這些寺廟道觀,本來就是皇室敕建供奉的。
想著這些,開封府就已經到了。
“臣等恭迎陛下出幸!”蔡京帶著開封府上下的官員,在府衙前,跪了一地,恭恭敬敬的迎接著。
趙煦回過神來,在文燻孃的服侍下,走下攆車。
“卿等免禮!”他輕輕擺手。
然後,眼睛的餘光,看到了一個披著紫袍袈裟的老僧身影。
這老僧似乎注意到了趙煦的視線,立刻稽首,似乎唱了個佛號。
此僧鷹鼻深目,膚色與中國不同。
趙煦看了他一眼,就想起來了。
“金總持?”
這位可是密宗大師,將密宗一系的思想,在大宋傳播開來的開路人。
同時也是如今大宋佛教界的首領——西天三藏譯經大師。
“看來,即使是四大皆空的出家人,還是免不得,為俗世利祿而奔走。”趙煦輕聲哂笑一聲。
不過,趙煦知道的,團結、安撫宗教界,也是他這個皇帝的本職工作。
此乃大宋祖宗家法。
自太祖以來,設傳法院,以國家的力量,翻譯佛經,傳播佛法,廣建皇家寺廟。
同時,也以皇室的名義,建立道觀,供奉五嶽大帝及昊天上帝、道祖等道家神明。
甚至允許景教、大食教、祆教等舶來宗教,在汴京、廣州、明州等貿易城市中設立宗教場所,以便商賈們朝拜他們信仰的神明。
這當然不是因為,趙官家們思想開明,已經有了宗教信仰自由的概念。
這完全是出於樸素的實用主義政治理念和維穩需要的選擇。
士大夫們要團結。
因為士大夫們可以幫助統治。
宗教界也需要團結,因為大和尚、道士或者其他什麼亂七八糟的宗教人士,可以幫助皇帝忽悠老百姓。
不過呢……
“還是得先晾一晾……”趙煦想著,就無視了金總持熱切的目光,在蔡京等人簇擁下,向著開封府府衙而去。
只在進入府衙前,對著馮景吩咐了幾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