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每科進士的頭甲,初授就是這個級別的寄祿官。
而對那些在科舉中,名次靠後的官員來說,要爬到頭甲的那些人的位置。
有時候可能是一生!
范仲淹在大中祥符八年中進士第七十九名,初授的就是選人最底層的判司薄尉。
從判司薄尉爬到選人的頂點,他花了整整十年時間。
范仲淹尚且需要十年!
其他人可想而知!
趙煦便問道:“朕怎未見過這兩位大臣的改官狀?”
王子韶答道:“奏知陛下,此二臣尚未合尖。”
選人要改官,需要集齊五張舉主的薦書。
五位舉主的薦書合在一起,就像個寶塔的塔尖一樣,所謂俗稱合尖。
同時,這也寓意著過程就像工匠造塔一樣艱辛!
趙煦聽著,道:“那便下特旨吧。”
“融州知州張敏,鼎州知州王奐,用心文教,朕心甚喜,特免舉主一人。”
“諾!”王子韶持芴領旨:“臣謹遵旨意。”
選人合尖困難,舉主難湊。
所以,國家就出臺很多政策來幫助這些人。
政績好,可以減舉主人數。
朝廷的KPI完成的好,也可以減舉主人數。
皇帝開心了,更可以減舉主人數。
但有一個東西,是無法免除的,那就是無論怎麼減,舉主之中都必須有一位轉運、常平、提刑正副使。
當然,你要能找到待制甚至宰執舉薦,自然最好。
高泰明在旁邊看著這一切,心中無數念頭泛起來。
最終歸於同一個聲音:“我就知道!”
“從我入境開始,這宋庭就已經盯上我了。”
很多細節,也都被他想起來了。
不止是在路上的,還有入京後的事情,特別是剛剛排隊入覲的時候。
他當時就發現了,宋庭禮部押班的官員,看他眼神不太對。
好奇、疑惑、思索……
同時,在殿外等候的事情也被他想了起來。
“在我前面的那些貢使,都只是入殿拜了幾拜就走了。”
在他前面入殿的有于闐使團以及西南龍、羅、石、張、方等土司。
于闐他不太熟。
可那五家土司,他熟啊!
特別是龍家和羅家,就都是特磨道上的地頭蛇。
可這些人,明明離宋庭更近,與宋庭關係更親密,卻都只是拜了拜,連話都沒有說就下去了。
輪到他,卻被找上來說話。
這不是有預謀的鐵證?
這宋庭君臣還在他面前演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