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巷,呂公著祖宅。
絲竹管樂之聲奏起,歌女翩翩起舞著。
呂公著、韓絳兩人,並坐在一起,看著在堂上,正在咬著耳朵,說著悄悄話的韓諭、呂好問。
兩位宰相都是欣慰的一笑。
“晏元獻公詞曰:家人並上千春壽,深意滿瓊卮。綠鬢朱顏,道家裝束,長似少年時!”韓絳感慨著:“看到諭兒與好問侄孫,老夫便想起當年與晦叔在此地的種種……”
“昔年,晦叔與老夫,也是如此年紀,也是如此良夜,也在這明月下,少年同坐,把臂同歡……”
呂公著聽著,也是感慨一聲,萬分的懷念。
舊年,韓家三昆仲,與他呂家三兄弟,都是在這榆林巷的祖宅相識相知的。
兩家人的子弟裡,他呂公著年紀最小,也最受到哥哥們的關照。
然而,如今一切物是人非。
他的長相呂公綽、從兄呂公弼先後去世。
韓家的韓維、韓縝,則都分落在天涯,下次再見,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了。
韓絳繼續說道:“明歲正月,老夫就打算上表致仕了!”
“啊!”呂公著震驚的說道:“公何出此言?”
“自公輔政以來,國事日漸好轉,朝野上下安定,王師克兇擒醜,四夷來朝……”
“公正是大展抱負之時,怎起了去意?”
韓絳搖著頭,笑道:“老了!老了……”
他笑眯眯的拿起酒杯:“孫伯純(孫冕)詩云:人生七十鬼為鄰,已覺風光屬他人,莫待朝廷差致仕,早謀泉石養閒身!”
“老夫今年七十有四,是該致仕,退位讓賢了。”
呂公著聽著,若有所思。
他聽出來,韓絳話裡面的意思了。
因為孫冕的詩還有後半闕:去年河北曾逢李,今日淮西又見陳,寄語姑蘇孫刺史,也需重抖舊精神!
孫冕寫完這首詩,辭官而去,退隱山林。
所以……這是在說給他聽呢!
這是在點醒他——呂晦叔啊,你年紀也老大不小了,該考慮怎麼風風光光的退下來了。
重點是——不要攔著年輕人的上進路。
免得讓年輕人看著生厭,給子孫平白的招惹禍端。
可呂公著哪裡捨得?
他的抱負和理想,還沒有施展呢!
所以,他只是笑笑,就舉起酒杯:“還請韓公滿飲。”
韓絳也不再提這個事情了,舉起酒杯,一飲而盡。
這種事情,點到為止,聽得進去,聽不進去,都和他無關。
便轉移開話題問道:“晦叔聽說了沒有?”
“嗯?”
“今日,李邦直面聖時的那些事情……”
呂公著點點頭,這個他自然清楚,因為這個事情就是他慫恿李清臣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