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文臣士大夫和太學生們,雖然還不敢和明末的文官士大夫、學生一樣,舉著孔孟的牌匾‘為民請命’,甚至去哭廟。
但他們是可以學習范仲淹的榜樣,集體到宮門口扣闕,甚至跪滿福寧殿的東閤門口的。
一旦如此,趙煦要面臨的政治壓力就很大了。
他固然可以一意孤行。
但,這樣做的代價是士大夫群體和皇帝離心離德。
反應在現實政治,就是會有大批官員,開始堂而皇之的摸魚。
這也是士大夫們,對抗皇權的王牌——非暴力不合作。
情況繼續惡化的話,這些人就可能在地方串聯,甚至鼓動造反。
刑恕聽完,終於明白了,為何這兩天朝中議論和太學生們,忽然就安靜了下來。
原來是天子對他們做出了這樣的承諾啊!
興學!
這可是大宋數代人的理想。
同時也是新舊兩黨的最大公約數。
連武臣主政邊郡,都愛建學校。
難怪了!
“陛下聖德,臣為天下慶!”刑恕心悅誠服的拜道。
趙官家們愛賺錢,天下皆知。
但,當今,願意將自己賺來的錢,用在教育上。
這就實在是太讓刑恕意外了。
也讓刑恕非常激動!
因為官家肯和他說——這就代表了一個態度。
這位陛下,是願意勵精圖治,也願意帶著大傢伙一起將大宋中興起來的。
這是盛世的跡象。
自古以來但凡君主表現出願意勵精圖治的跡象。
通常,國事都能振作。
哪怕是中唐以後,天下四分五裂的情況下。
唐宣宗振作起來以後,也一度中興了大唐!
如今,國勢可比中唐要好得多。
大宋中興是有希望的。
於是,刑恕充滿了幹勁。
這也是趙煦,之所以要一個個的找人談這個事情,和他們交底的原因。
在現代,老闆們尚且得不時的給員工打雞血,鼓舞士氣。
何況是在這個封建社會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