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后說著,就皺起了眉頭,忍不住道:“這些士大夫重臣們的子侄,蔭補起授就是從九品的京官……直接就跳出了選海,相當於進士及第……”
“他們還能參加科舉,若能中一個進士,二三十歲就是朝官了!”
向太后連忙拉住太皇太后的袖子,不叫她繼續說下去。
太皇太后也意識到了,這種話不適合在六哥面前說。
他還小,這些大人的齟齬,就不必暴露在他面前。
趙煦在旁邊假裝沒有認真聽,只是喝著自己的紫蘇飲。
……
呂惠卿鐵青著臉,看著一封被送到他面前的公文。
“張之諫!”他憤怒的發出了低沉的咆哮聲。
“賊子敢爾!”
公文來自鄜延路兵馬都監張之諫,張之諫告訴呂惠卿——未得旨意,不敢興兵。
所以,呂惠卿軍令要調動的鄜延路兩個將,至今還在營地之中沒有出發。
原本預計的五個將的兵力,現在只剩下了河東路的三個將。
最要命的是——張之諫到了現在,到了大戰前才告訴他——我不來了!
呂惠卿很清楚,張之諫是在報復他。
張之諫本來是他的部下,原本任太原兵馬鈐轄、管勾麟府兵馬公事。
但在上個月,因為反對他出兵打草谷,而被呂惠卿彈劾,降授為鄜延路兵馬鈐轄。
本以為,張之諫去了鄜延路該老實點,清醒點了。
不意他竟變本加厲!
“怎麼辦?”呂惠卿的幕僚,同時也是他的同鄉王進問道。
“還能怎麼辦?”呂惠卿煩躁的解開衣襟:“沒了他張屠夫,我們就不殺豬了?”
“發將令,調集其他九個將的所有選鋒!”
“這……”王進嚥了咽口水:“會不會動靜太大……”
“萬一北虜異動……”
選鋒是大宋將兵法下的出現的王牌精銳,乃是各將都監從本將之中揀選出來的精銳敢戰之士組成。
他們裝備最好,待遇最高,而且全是騎兵!
可以這麼說,在大宋,選鋒軍就是進攻的矛頭和作戰的主力——在一些地方甚至可以這麼說——除了選鋒軍,剩下的都是烏合之眾,搖旗吶喊的貨色。
河東路一共十二個將,漢蕃騎步兵加起來差不多十四萬。
可選鋒軍加起來才不到七千!
這還是呂惠卿上任後苦心經營的結果。
不然能有三千多選鋒就阿彌陀佛了。
而河東的宋軍,其實主要任務從來都不是對西北用兵。
而是防禦居高臨下,隨時可能南下閃擊的北虜騎兵,並給河北的宋軍提供側翼保護。
故而,呂惠卿這次巡邊,只敢調動三個將,多了就可能讓防禦出現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