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宮據都堂上奏請求,下詔:
資政殿學士、銀青光祿大夫、知揚州呂公著兼任侍讀,並令入京赴闕。
天章閣待制、知慶州趙卨,改知延州。
朝議大夫、知河陽府、直集賢院範純仁,館閣升為直龍圖閣,改知慶州,命赴闕入覲。
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昌州刺史劉昌祚,令入闕述職。
應左相、潤國公蔡確奏請,朝奉郎,監曹州酒稅吳安持,權知滑州。
嗯,蔡確這是在賣好。
不過,上上輩子,蔡確的這波賣好,賣給了瞎子看,反而被人以為他退讓了,變本加厲的攻擊。
現在嘛,就不知道了。
而趙煦則見縫插針,趁機在朝會上提出他的要求,於是,在一片仁孝的天子的加恩下,太皇太后生母魯國太夫人李氏,加封韓國、趙國太夫人,皇太后生母秦國夫人張氏,加秦國、魯國太夫人。
已故趙國大長公主追封為燕國大長公主,加公主長子東染院使王殊為皇城使,拜成州團練使。
公主次子王殖,自六宅副使,進六宅使拜利州團練使。
外戚得官,就是這樣簡單。
當然,只要沒有明確授給差遣,他們就沒有任何實權,只能拿俸祿。
又因王安石變法,外戚、宗室、勳臣,若無實差,那麼俸祿就要打折扣,一般是六折,好點的八折,差點的五折。
王安石說,這是和士大夫看齊——我們士大夫沒有實際差遣也這樣。
氣的那些在汴京城當米蟲的外戚宗室勳臣們,恨不得食其肉!
現在知道,為什麼王安石那麼招人恨了吧。
回想著朝會上的事情,趙煦就走到了屏風前,提起筆將今日的關鍵記下來。
知延州趙卨!
這是個種地小能手!
趙煦是在現代才知道的。
鄜延路那種連年征戰的地方,在其治下,都能被他種滿麥子。
尤其特別的是,作為一個士大夫,他可以和鄜延路的羌人頭領們一起坐下來認真談事。
讓那些頭領信服他。
這就不一般了。
眾所周知,大宋士大夫們特別是趙卨這樣級別的很少有這種肯彎下腰做事的。
很多人叫他們做一點實事,譬如工程營造之類的事情,馬上就跳起來:此非聖朝優遇儒臣之制!
更讓趙煦欣賞的是——以上成績,是他在元祐時代,反反覆覆的政策變化中做出來的。
可惜,趙煦的上上輩子,根本不知道這個人的存在。
他也死的很早,元祐四年、五年就去世了。
“看看以後能不能派點太醫去……”趙煦想著。
這樣一個會種地,肯做事,還能帶兵的大臣,六十幾歲就死了,太可惜了!
他若是可以多活一年,就能多種一年地。
投入產出比簡直拉滿!
趙煦正在屏風暢想著,趙卨在沿邊等地,給他996種地打麥子的時候。
馮景走到他身旁,低聲說道:“大家,臣在御廚,聽到一件有趣的事情……”
“嗯?”
“似乎昨夜,文太師請了張宣徽和司馬公燕飲,聽說喝到了差不多亥時一刻才散場……”
“與會者中,甚至有名滿天下的蘇軾蘇子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