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要將兩個汴河堤岸司開闢的位置最好,同時也值錢的物流集散碼頭,送給向家和高家。
太皇太后和向太后對視了一眼,眼中都流露出無比滿意的神色,對趙煦的孝心,更是欣賞無比!
汴河堤岸司,每年能賺多少錢?
兩宮不大清楚,但兩宮都知道,那不是一筆小數字!
因為,大行皇帝就是靠著汴河堤岸司的收入,養起了整個清汴司,還順便養了個僱工多達萬人的專一製造軍器局。
所以,汴河堤岸司最賺錢的堆垛場,一年下來要是收入少於五萬貫。
那也就不用開了,倒閉算了!
而且高家、向家拿到手裡,根本不需要費心,直接轉手出去,租給別人好了。
租佃的人,每年租金要是少於五萬貫,那就別談了,趁早滾。
一年五萬貫!而且每年都有!
高家、向家,從此只要躺著,就可以富貴不愁!
只是……
無論是太皇太后還是向太后,都是要面子的。
她們也都特別在乎坊間輿論。
於是,太皇太后首先就搖頭:“不可!不可!六哥的孝心,太母心領了,但這事情就算了吧!”
向太后也道:“娘娘說得對,高家、向家,世受國恩,朝廷已經給的足夠多了,六哥不必再給了!”
趙煦卻搖頭認真的說道:“太母、母后!且聽兒一言!”
“朝廷是朝廷,那是國家法度!”
“但兒卻是兒,此乃兒孝敬兩位太夫人的一點心意,也是兒為了報答太母和母后的一片孝心!”
“聖人都說了:愛敬盡於事親!聖人也還說了:此德教加於百姓也!此乃天子之孝也!”
“太母、母后,總不能讓兒做一個不孝之人,不孝之君吧?”
在現代的時候,趙煦可會送禮了!
也就是他現在年紀小,有些話不適合講。
不然的話,他還能說出更多的理由和藉口來。
太皇太后和向太后對視一眼,彼此都頷首點頭。
不過,這個事情她們不能馬上答應。
至少不能在現在應允。
“此事事關重大……”太皇太后道:“且待太母和你母后,去與髃臣們商量一下,看看髃臣們怎麼說……”
趙煦裝出一副不太樂意的樣子,勉強點頭:“好吧!”
在心中,趙煦知道的。
其實太皇太后和向太后都已經答應了。
她們之所以這樣子,只是顧忌面子,也不願讓人講閒話。
接下來,其實完全是走流程——難道現在還有這麼不開眼的大臣?
而趙煦之所以這樣做,原因很簡單。
必須先餵飽了外戚,才能做事!
趙煦的父皇,當年為了推動伐夏,尚且得選一個高家人去沿邊為帥,何況是現在的他?
趙煦知道的,他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很重要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