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
陛下既然知道這個道理,為何卻只相信王安石和王安石提拔起來的那些新法小人?
任由他們禍亂國家,破壞祖宗制度?!
司馬光在心中搖著頭。
然後,他就看著範祖禹,問道:“純甫以為,汴京來的訊息,可信否?”
範祖禹自然知道,司馬光指的是什麼?
那位春宮元良,大宋如今的皇太子殿下的種種傳說!
若是在今日之前,範祖禹大概會搖頭。
汴京傳來的訊息,都是些什麼啊?
八歲的皇子,日抄佛經兩卷,送天子御前祈禱。
不止如此,這個皇子對於禮法,還分得清楚!
為父祈禱之餘,還知道要給太母祈禱萬壽,母后祝禱千秋,祈佑母妃長樂!
這就真的是有些過了。
八歲的孩子,哪來的這樣的行動力和執行力?又哪來這樣的認知和見識?
不過,這並不妨礙,洛陽眾人在得到訊息後,立刻就開始寫賀表。
天家嘛,不都是這樣好面子?!
既然天家想吹,那麼大臣自然不會掃興!
可是,汴京來的訊息,越來越誇張。
皇子篤禮好學,年僅八歲,便已通《論語》、《孝經》,仁聖之言,隨口而出,聖人教誨,銘記於心。
他甚至開始向太母求學!
太母賜春秋之義,皇子讀而通之,謹奏太母:若鄭伯擒而不殺,以仁義禮法誡於段叔,則段叔將何以對鄭伯?
訊息傳到洛陽,所有人都是張大了嘴巴,然後接著回去寫賀表。
太后想要捧自己的皇孫,想要讓皇孫在天下人面前的形象光鮮亮麗。
可以理解!可以理解!
範祖禹隨司馬光修資治通鑑,手中史料,車載斗量。
相似的例子,史書上不知道有多少。
比這更誇張、更離奇的事情都有。
左右無非是當政者為了粉飾自身而刻意製造出來的虛妄。
旁的不提,本朝的天書事件,就是人盡皆知,士大夫皆以為恥。
哪怕天家現在也是能不提就不提。
但,今日從汴京傳來的訊息,卻委實是叫人深思。
皇子……不,現在應該是皇太子殿下了。
這位殿下,移殿御前後,表現出了叫人驚訝的智慧。
特別是,面對宰臣詢問時,能夠條理分明的說清楚他個人的意見,同時還沒有逾越任何禮法。
假如汴京那邊的訊息,確實不虛。
那麼範祖禹,就不得不回過頭去審視之前那些被他認為是皇宮大內的太后、皇后,為了粉飾皇子而特意放出來的種種美化事蹟。
他不得不去想——萬一……萬一,那些事情真的是皇子個人做的。
那麼,如今洛陽城中,元老賢達們,對於那位大宋元良殿下的一切揣測和想定,都得推翻重來。
想著這些,範祖禹就拱手說道:“相公,下官以為,若汴京所言種種皆為不虛,那就真是社稷之幸,國家之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