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等於送江寧的王安石一個藉口。
說不定王安石,此刻就在江寧,伸長了脖子,等著她出昏招。
哪怕是拋開以上種種限制,殿帥燕達的態度,也讓高太后不敢輕舉妄動!
燕達可是把他所有的兒子,都放在了慶寧宮外值守。
這等於,燕達將闔家性命,都壓在了慶寧宮。
真要‘兄終弟及’,三衙禁軍立刻就反了!
所以,高太后心中明白。
她的愛子,也只能是望著那個位置,做一下夢而已。
所以,這些日子,趙顥每日都去福寧殿裡,他在福寧殿裡做的事情,高太后心裡面也清清楚楚。
高太后知道,趙顥的行為,其實很不妥,也很容易落人口實,甚至授人以柄。
但她依舊縱容了趙顥。
在高太后看來,雍王既然無法登位,那麼,現在給他機會,讓他幻想一下,並無不妥。
至於日後?
只要趙顥不做出實際的舉動,做出真正的謀篡之事,難道還有人敢議論天家家事?
誰敢議論,就貶斥誰好了!
高太后正想著這些事情,內心憂煩之際。
帷幕之外,傳來了老宗元的聲音:“娘娘,管勾慶寧宮馮景在殿外乞見娘娘慈面!”
高太后回過神來,楞了一下:“馮景?”
“就是那個李舜舉保舉給皇帝的內臣嗎?”
“是……”
“他不在慶寧宮中服侍六哥,來老身殿中作甚?”高太后好奇的問道。
“啟奏娘娘,馮景言,乃是奉延安郡王令旨來朝娘娘!”老宗元答道。
“哦……”高太后奇了:“六哥令馮景來見老身?”
“可是有事?”對於那個從前一直被皇帝養在深宮,鮮少接觸的孫子,高太后如今的觀感很不錯。
懂事、孝順,最重要的是知禮明禮。
小小年紀,便已經知道禮法的重要性。
以幼衝之年,便主動給父皇帝抄寫佛經祈福,尤為難得的,為父祈福之餘,還知道,要為太母、母后、母妃也祈福。
而且,順序安排的非常好,措辭也契合禮數。
知道要祈禱太母萬壽,然後是母后千秋,最後才是母妃長樂。
僅僅是這一點,就讓高太后明白,這個孩子很不一般!
而近日種種,更讓高太后內心在欣喜之餘,多少有些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