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皇后摩挲了一下手中佛經,便與嚴守懃道:“汝出外差遣除授,乃是由吏部右選注闕,本宮不便干預其中,此乃祖宗制度也……”
“如此……”向皇后看著嚴守懃:“本宮便奏請官家,加汝‘帶御器械’銜如何?”
“臣謝聖人隆恩!”嚴守懃欣喜若狂。
帶御器械這個加銜對內臣而言,如同文臣的館閣貼職。
有和沒有,天壤之別!
尤其是在出外的時候,有一個帶御器械的加銜,很多差遣就可以用‘提舉’,而非‘管勾’、‘勾當’。
更緊要的是,類似帶御器械這樣的加銜,入內內侍省是必須將其原因寫在告身之中的。
這就意味著,嚴守懃的告身,被送到吏部右選的時候,有司一看告身就知道,他嚴守懃乃是皇后欽點的帶御器械。
此皇后近臣!
右選的郎中,那裡敢怠慢?
不看僧面看佛面,怎麼著都會安排一個優厚的肥差與他。
活動活動,說不定可以留京。
汴京諸場務、東西染院、綾錦院、水磨務等有司,素來有內臣提舉的傳統。
看著嚴守懃千恩萬謝而去,向皇后慢慢閉上眼睛。
直到此時,帷幕之後,那個一直侍立的婦人,才來到向皇后身後,為她輕輕按摩太陽穴。
正是向皇后從向家帶入宮中,從小照顧她長大的坤寧宮尚書張氏。
“聖人……”張氏輕聲說道:“奴方在坤寧宮外,遇安仁保佑夫人,夫人言四大王託其帶話給您……”
“說是,四大王言:近來宮中或有流言蜚語,請皇后莫要憂心!此等流言,絕不可信!”
向皇后聽著,自然聽懂了四大王到底在說什麼?她慢慢的點了點頭,讚道:“四大王,果真賢王也!”
但,向皇后心裡明白。
那位四大王與其說是侍兄以忠,賢於國家。
還不如說,他也看到了危險的苗子,聞到了硝煙的味道。
這是在自保!
當初,斧聲燭影之後,太宗登位,涪悼王是個什麼下場?
涪悼王的子孫在太宗朝,又是個什麼待遇?
讀過國史的人,心裡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真不巧,如今也是一帝二王的格局,更不巧的是,涪悼王也排行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