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節比起以往要暖和不少,羊城郡也隨著一場瑞雪的降臨舉辦了第一個年會。
如今的蕭九已經可以稱的上是一方霸主,在這個動亂的時代也有了一絲安身立命的本錢。
不說手下蕭字營各部計程車兵已經不下八萬,光說羊城郡、陵水縣、漁郡境內的百姓就已經有一百五十萬餘人。
最初時因為北境旱災,三地百姓還沒有這麼多,可隨著蕭九的崛起以及一系列土改政策吸引了一大批逃荒的難民紛紛投奔。
當別的地方的百姓還在為一口吃的犯愁時,蕭九治下的百姓已經過上了往日裡不敢想象的富足生活。
其中最大的助力,莫過於陵水商隊帶動的當地紡織、食品、冶鐵工廠的開辦,為當地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
當這些進入工廠務工的人員有了錢,又會帶動當地消費,形成一個良性迴圈。
若說蕭九一年之前還在為如何養活治下百姓發愁,現在府庫裡囤積的糧食已經足夠兩三年的消耗。
現在蕭九最缺的,就是人口,只有擁有大量人口才能將勞動力的空缺填上才能實現真正的騰飛。
這次的年會上,蕭九召集了不少官員武將,像是集團內的高層除了金子需要駐守漁郡抽不開身外基本全部到齊。
就連已經退休成為蕭九府上管家的老馬都出席在列,和一眾曾經的老夥計熱絡地暢聊。
最開始跟隨蕭九從野兔山上起家地那些山匪或成為一方武將,或成為陵水商會地督導組頭目,自身地位尊崇地同時大多已經成家立業。
只用了短短三年的光景,蕭九就讓曾經對他們許下的承諾一一變為現實,所以這群人無疑是對蕭九崇拜的幾乎盲從。
就連那野狼山上的蝦爬子,也在蕭九崛起之後徹底鹹魚翻身,成了金子手底下的偏將,此次代表漁郡前來參加年會。
像是與蕭九合作賺到第一桶金的李家鎮眾人,也大多因為李立的原因選擇經商,成為陵水商隊的一員。
原本破落的小鎮子,此時更是成為了陵水縣修繕最好的地方,在青州軍肆虐之前,一棟棟二層樓房都修到了鎮子口的路上。
跟著蕭九一路走來的這些人或多或少都發了財,那些分到土地的尋常百姓在獲得土地之後同樣改寫了自己的命運。
不說現在這些百姓家中有多少餘糧,起碼自從蕭九執政以來,再也沒有過出現餓死人的情況。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蕭九的個人威望達到了一個從未有過的頂點。
特別是現在京都被起義軍攻破,天下間沒有一個名義上的共主,導致民間擁戴蕭九稱王的呼聲極高。
但蕭九面對治下群眾的鼎力支援,卻是出乎預料的拒絕了手下官員的提議進位稱王。
畢竟熟讀歷史的蕭九知道,在這個風口浪尖誰先稱王自立,無疑會成為眾矢之的,只有慢慢積蓄自身實力才是王道。
羊城郡守府中,除了從政的官員和軍中的武將之外,陵水商隊作為蕭九的錢袋子自然不會缺席。
商會中能力出眾的一些成員也有幸參加蕭九舉辦的第一次年會,讓一些原本看不起商人的文人大跌眼鏡。
畢竟在此之前,不管是大夏還是之前的任何一個朝代,商人的地位都是十分低賤的,或許那些社會頂層的精英會在暗地裡透過商業掠取利益,可誰都不會將這些擺在明面上。
正是蕭九將陵水商隊開遍了中原各地,才可是讓這個時代的諸侯們開始第一次正眼審視商業的價值。
隨著宴會的開始,一道道精美的飯菜被紛紛送了上來,這些賓客也開始大快朵頤,在席間暢所欲言地開心交談,現場一片熱鬧。
待酒席吃到一半,主座上的蕭九也開始宣佈新一年裡的諸多政策和軍隊改組計劃。
首先便是將漁郡和陵水縣統一劃歸羊城郡,三者之間不再有任何有任何地域隔閡,一切政令都依據羊城郡府為準。
這一點雖然蕭九現在才開始頒佈明文條例,可早已成為眾人心照不宣的事實,所以並沒有什麼意外。
第二條就是策劃第改變現有的軍事體制,將下轄屬地內所有軍隊劃分為三個四個軍區。
第一軍區自然是由蕭九直接管轄的羊城郡府,統轄四萬兵馬,建設軍營由蕭九兼任軍長。
第二軍區則是陵水軍區,軍長張奔,統兵兩萬,負責陵水縣轄區內的軍事。
第三軍區為漁郡軍區,軍長金子,統兵兩萬,負責漁郡轄區內的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