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無意外按照慣例北美都是在週五上映電影,然後算首週末票房。
這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正常來說一部電影大概會是首週末票房的三倍左右,而海外票房又會是總票房的一到三倍。
三天時間收割票房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見好萊塢電影的前期宣傳有多瘋狂!
北美觀眾週末電影消費也早已成為一種常態,對新鮮出爐的電影貢獻著最大的熱情!
當然,這些都是常規理解,票房如何最重要的還是看電影本身。
像《逃出絕命鎮》這樣的就更特殊了,能以那麼低的排片取得票房爆炸效果,除了電影本身,洶湧的反抗風潮才是最大的助力。
靠蹭這一波熱點,李子軒賺得盆滿缽滿。
被人羨慕也沒辦法,誰能像他一樣抓住機會,一個月時間就拍出一部電影?
對於好萊塢分工合作、程式明確的製作方式來說,這簡直是天方夜譚!
因為他的恐怖戰績,好萊塢甚至在眾多電影小廠中捲起了一股獨立製作的風潮,不少人紛紛效仿他從頭到尾一手包辦,拿出一股快狠準的氣勢。
不出意外,大部分人是要撲街的。
好萊塢號稱電影流水線,一部電影製作週期一般在三年左右,然而現在做的專案,早在三年前就策劃好了。
就像流水線產品,從產品設計到生產一條龍,按部就班產量就嘩啦啦出來了,然後橫掃全球收刮70%以上的票房,這一套操作早已熟得不能再熟,是一套非常成熟的體系。
然而一對比之下,三年的週期確實長得過分了,原本覺得理所當然的人忽然就覺得不可接受起來。
現在有人眼紅也學李子軒玩起另類,那就看他們造化了,除了真是天縱奇才的,其他都得死在沙灘上。
《逃出絕命鎮》海內外都早已下映,北美砍下2.8億的票房,前期的真實差點讓人以為直追《2012》。
不過海外票房總共只有2.7億,相對來說有點叫好不叫座的味道。
由此也可見在米國興起的反種族歧視風潮給電影帶來了多大的影響力。
至於國內,更是對這類電影不大感興趣,還不是李子軒主演,只拿到兩億多票房。
不過五百萬的製片成本和5.5億的票房對比,早已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眼紅!
尤其是把科迪勒斯1.5億製片成本的《太平洋戰艦》拉下馬,絕對是好萊塢的年度大戲,讓多少人心中震驚!
不過有年初的雙獎事件,好像也輪不到它了。
李子軒一向不按常規來,不過這次《蝴蝶效應》也是選擇在週五上映。
準確的說,是科迪勒斯選擇了在週五上映。
首週末票房很快出來,李子軒人在中國,也也早早收到了資料。
第一天2100萬第二天2700萬第三天3100萬,總共拿下7900萬的票房。
暑假檔果然是收割票房的好時候啊!
這還是李子軒這個核心人物缺席宣傳的情況下,單就靠傑西卡一個人到處跑,有這樣的成績他已經很滿意了。
況且這還不是一部手中很狂廣闊的爆米花電影。
好萊塢裡甚至有人說,這都是潔西卡的票房號召力,她已經具備成為好萊塢電影票房號召力的潛力新星!
唯一不好的訊息是科迪勒斯的《未來特警》票房也很好,以9500萬拿下這一次的首週末票房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