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鍵文跟梧桐兩個人發的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鄔鍵文大概就在說,問他在哪之類的,任海沒有回具體的地方,只是說了在南方。
至於梧桐,也問他去了哪裡,有沒有事情,任海沒有理她,想必自己這種狀態,梧桐應該也習慣了。
大概看了一下,任海就睡覺了,第二天起來,任海才跟楊藝他們一起下地,今天就是為了看一看地是什麼狀態,然後在做出對應的措施。
一路到了裡辭外面,任海他們才放緩腳步,跟北方的城市不同的是,這裡到處都是可以耕種的農田,一片綠油油的。
不過,這只是相對來說,更遠的地方,或者說是卻水源的地方,依舊是荒原,只是生長著一些雜草和低矮的灌木。
這生態恢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絕對不是一時半會就能恢復過來的。
他們買的六畝地,是處於裡辭的邊上,在西面的位置,那裡的土質環境不錯,據說種出來的作物,核輻射含量最少的時候,只有一點多,這放在北方,那可是爭相搶奪的地方。
這可能也是南方發展的好的原因,產量上來了,這就證明基礎建設上來了,任海曾經看過一些東西,說的是農業是百業之基,農業的發展,決定著一個國家的基礎建設,決定著一個國家在動盪的時候能否順利生存下去。
據說在繁榮時期,通常都會越來越不重視農業,最終導致的結局就是農業發展滯後,最後出現大動盪,這就像是蓋房子的基石,基石都沒整好,還想蓋高樓麼。
這些東西,既然在這麼亂的亂世中,都能留存下來,充分證明了其重要性。
“放魚猛子!放魚猛子來!”任海他們走的土路之上,一個人邊推車,邊喊著。
這個人面容有些蒼老,臉頰上有著深深地皺紋,光從外表看的話,能明顯感覺到他有著五六十歲的樣子,但是身體依舊矯健。
他身著一身布衣,布衣上有著幾個補丁,但根據布料來看,也比北方的好些人富有了。
這老人推著的車是一種板車,跟任海賣菜的板車有些類似,但是任海賣菜的板車是拉著的這個板車是推著的。
老人並沒有佝僂著,而是把背挺的挺直的,走的很慢,板車上放著幾個鐵桶,鐵桶裡還放著某種東西,在冒泡泡。
嘩嘩!
隨著老人的推動,板車上面的水桶來回搖晃著,發出水流的聲音,時不時的撞出來一些。
“唉,老人家,你們這魚猛子咋賣?”任海正看著呢,楊藝倒是跑上去主動問了一句。
這魚猛子是啥?任海也上去了,一看,這不就是小魚,或許只是叫法不一樣而已,但東西還是那個東西,沒什麼變化。
“看你放多少,放的多,價格就越實惠,放的少,自然就貴一些。”那老人家說話十分實在,也沒有那麼多坑。
“大概一兩百尾吧,價格你看著要,不要太過分,你生活也不容易,我的意思你明白吧。”楊藝說完後,看著老人家。
就是價格你好高一些,我也不在乎,但是你別把我當棒槌,你生活不容易,我幫你一把,順便買點魚苗。
老人家長時間奔走在大家的視線之中,對於這些話也是門清路熟,然後熱情的跟著楊藝他們一起走。
“你買魚苗幹嘛?”任海問了楊藝一句。
這玩意難道不是專業養魚的人才會買麼,這個人在這推銷魚苗。
“這南方跟北方可不一樣,南方多雨,這就會形成一些低窪的水坑,有些地方時間長了,也就形成了小的魚塘,你忘了我們那塊地了,就有個魚塘,你看這周圍,都有一些大大小小的魚塘,他們的魚苗,也都是賣給這些人。”楊藝低頭跟任海解釋了一番。
“原來如此,我還說呢,這裡的蓄水池怎麼建的這麼落後,原來不是蓄水池,而是魚塘,我還準備給我們那個蓄水池修建一下呢,看來不需要了。”
任海表現的有些尷尬,這就是地域因素造成的認知誤差,每個地方有著每個地方的風俗,這些風俗就會形成各種各樣的文化,最終組成了這個多彩的世界。
很快,就到了任海他們買的地,一眼望去,除了那個塌下去的魚塘之外,其餘的地方全是一汪青的麥子,雜草都沒有多少。
這塊地本身就是人家要收穫的地,因此,楊藝多出了一些錢,才把這塊地買下來,這塊地的周圍種的基本也是麥子,只有個別的地方,種了一些蔬菜。
據說在這裡蘇,種麥子是有補貼的,種蔬菜就沒有這個待遇,然而現在的狀態就是,蔬菜的利潤雖然高一些,但是成本要高,需要管理的比較多,麥子雖然利潤低,但是不怎麼用管理,不用幹多久就能幹完,剩下的等麥子長起來了,基本就等著成熟就行。
在加上裡蘇官方會給一些麥子補貼,配合打工,收益要高於種蔬菜,才會導致大家種的基本上都是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