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乘風?!沒聽說過!”唐伯恩不解地搖了搖頭。
“京中從未聽過此人名號,莫非是宣王殿下新來的門客?”
“他剛才說他姓誰名誰?!”有人驚呼道。
“路乘風呀!”
“這路姓,可是國姓啊!莫非是皇親國戚?”
“不可能!國之大姓,何等尊貴!怎會親自上陣來搶青樓女子?”
“況且,你我皆出自名門望族,對皇室成員早已如數家珍,可從來沒聽說此人的名頭啊!”
“實不相瞞,各位近期有沒聽說什麼訊息?”又是那位錦衣公子,此刻賣起了關子。
“什麼訊息?你快說快說!最煩你這種說話只說一半就吊胃口的人了!”
“冕王有個私生子被召回京城了。”
“冕王的私生子?那不是滿天下都是他的私生子嗎?”
“就是就是!前幾年不還被他家那位悍婦趕跑了好幾個!”
“又有人打著冕王的名頭上京華招搖撞騙了嗎?”
“我看各位有所不知啊,這位私生子啊,可是奉旨入京的。”
“奉旨?難道是陛下親自召回?不知所奉何旨?”
“這還用問,肯定是因為北端那道議和書唄!”
“這事跟北端國又有何干系?”
“說來話長,這兩國連年交戰,都消耗頗巨,又分不出個勝負來。北端便差使臣送了封議和書來,說是叫我們送一位皇子長駐北端國都天京城,他們便答應,三年之內,不再南下進犯。若不答應,三日之內,必定揮師南下,直取雲州!”
“這擺明就是讓我們大靖難堪!怎麼可能會有皇子願意送上門去做質子,吃那個苦頭呢?不就是為挑起戰事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而已嘛!”
“你說的對,沒有皇子自願去那不毛之地。陛下也就這四個兒子,都頗為不捨。”
“頗感為難之時,談判便陷入了僵局,眼看邊疆又要再起爭端!就在這個時候,有人為陛下獻了一計!”
“不知是何計策?”
“改送皇孫前去。太子及三位王爺早已成家,各自開枝散葉。天家皇子方才四位,但皇孫卻人數眾多啊!況且皇孫也是皇親國戚中的皇親國戚,同樣身份貴重,北端人也萬萬挑不出什麼刺來尋釁滋事了!”
“此計妙雖妙矣,可是換成皇孫,我看照樣沒有哪家願意的!都是些享慣了錦衣玉食的人,哪裡服氣去那北端蠻子的地盤喝西北風去?”
“此話甚是在理!所以,太子和宣王便都給陛下上了一道密摺,請求道,傳言冕王民間私生子眾多,只要找一民間私生子,將其入冊賜封,便可解此危局!”
“太子和宣王不是素來不睦嗎?怎地在這件事上,居然想到一塊兒去了?”
“人心都是肉長的,要輪到自家孩子了,誰不護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