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都市言情 > 穿在1977 > 第670章 獨釣寒江雪

第670章 獨釣寒江雪 (第1/4頁)

天邊飛來一群大雁,一會兒排成L形,一會兒排成V形。

到了星湖上空,跟下餃子似的,扎著腦袋穿破風雪落到湖面上,嘎嘎叫著不走了,划著水到處找東西吃。

湖心某處被大雁包圍著的地方,有一隻小小的烏篷船停在水面上,陳凡盤坐在船頭,身披蓑衣、頭戴斗笠,手裡拿著釣竿,正兒八經的在釣魚。

黑色的烏篷頂上落滿了厚厚的一層雪花,但不代表陳凡來了很久。

不過是出船前,他只打掃了船頭和船尾,船艙頂部沒管,積了一天一夜的雪,能不厚麼。

也就是這個烏篷質量還不錯,四周是堅硬的木頭,只在頂部用烏篷罩住,而且呈拱形,方便卸力。烏篷的材質是竹篾,編織成涼蓆一樣的東西,然後反覆刷幾層桐油、再漆成黑色,可以防風防雨,這麼大的雪才壓不垮。

換成後世那種旅遊性質的烏篷船,被這層雪壓下來,估計篷子都要垮掉。

一條好的烏篷船,不僅是漁民賴以生存的工具,更是他們的安居之所。

整個長江流域,包括洞庭湖、洪湖、鄱陽湖、太湖,一直出海。再從黃浦江出海口往南,直至瓊州島,包括香港、臺彎,當年到處都有這種以船為家的漁船。

各地的稱呼也各不相同,有的叫疍家漁船、或者是連家漁船,也有的叫疍民、疍家人、艇戶,早期文獻裡面,也稱他們為遊艇子、白水郎、蜒等。

說的都是這種住在船上的人家。

電影長津湖裡面的伍千里回家,他的父母弟弟都住在船上,那就是疍家漁船。

(劇照,疍家漁船)

陳凡之前寫過的一篇《疍家漁船》,講的就是水上人家的日常生活、以及他們抗戰殺敵的故事,劇情大約跟《紅高粱》差不多。

而漁船的規模大小也各不相同,小的就在船上搭個竹蓬,船身比普通小木船長一米多,裡面鋪上木板可以睡覺、拿掉木板就是生活空間,也就是陳凡屁股下的這條船。

稍大點的跟劇照裡的差不多,船艙裡面有一定的活動空間,可也就那樣。最大的則和樓船一樣,不僅分上下層,還有專門的廚房和廁所。

此外還有用木筏連成排的排筏,在排筏上建木屋,組成一個小村落。這種在老港片裡面比較常見。

這種疍家漁船在北方就很罕見,原因很簡單,除了樓船之外,這玩意兒沒比茅草棚好到哪裡去,基本沒多少保暖性,長江以南還好一點,長江以北、冬天住在水上,會死人的!

可即便是在溫暖的廣東地區,過冬的時候,也得在船裡燒一個小煤爐取暖,要不然真熬不過去。

像這樣的水上人家,要到2018年左右才全部上岸。比如洪湖就是在2016年,提出“洪湖圍網一畝不留,圍網竹竿一根不剩,漁民全部上岸。”

還有廣東西江水域的肇慶,也是在2018年,為這裡最後207戶漁民提供廉租房,解決了他們上岸居住的問題,之後疍家漁船才漸漸消失。

不過那是幾十年後,至於現在,這樣的漁船簡直不要太多,長江兩岸隨便找個碼頭,都有成片的疍民聚集區。

在這種聚集區附近,自然少不了建造、修補漁船的小船塢。

而各地的公社對疍民也沒有放任不管,全民登記可不是一句玩笑話。

對於疍家漁船,一般被歸為當地公社的“運輸社”,又或者是成為漁業公司的一部分,屬於比較特殊的一個群體。

原本陳凡只希望黃天志幫忙弄條小木船、方便釣魚就行,卻沒想到,他竟然搞來幾條這種疍家烏篷船,就很給力!

他坐在船頭垂釣,不一會兒,便悠然提竿,一條巴掌大的鯽魚被釣出水面,帶起點點漣漪。

陳凡卻搖了搖頭,摘下魚鉤,隨手一扔,砸在一隻大雁頭上,魚兒噗通一聲掉進水裡,可還來不及遊走,就被另一隻大雁叼住,嘎嘎兩下就吞了下去。

被砸的大雁轉著腦袋叫了幾聲,沒有人承認對鮮魚炸彈負責,只能再次將腦袋扎進水裡覓食。

陳凡剛把釣鉤甩進湖裡,身後烏篷的艙門便被推開,一股熱氣伴著許啟珍的聲音飄出來,“那麼大一條魚,怎麼扔了呢?”

陳凡頭也不回,“巴掌大的魚也叫大?咱還是別跟鳥搶食,我立馬給你們釣只它們吃不下的。”

何青生抽著煙,伸到炭爐上撣撣菸灰,“那你快點,這水都要燒開了,等著魚下鍋呢。”

他旁邊是靠在棉被上抽菸的譚庸,看他懶洋洋的樣子,就知道被烤得不想動。

陳凡依然沒回頭,只是打了個手勢,“很快就好。”

最新小說: 全職老爹 這個導演睚眥必報 豪門繼承人 舒先生,別來無恙 超巨星時代 我的眼睛能夠看到未來 大時代1977 修真高手都市縱橫 歌手,從說唱開始 入骨暖婚 都市美女圖鑑 美女總裁俏房客 棄婦再嫁 我只是個穿越者 極品修仙超能學生 萬界大群主 極品醫仙在學院 醫道通天 草根首長 重活一世遇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