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朱皓的這聲高呼,陷陣營前排盾兵,舉起盾牌,後排槍兵,一手扶著槍,一手扶著前排盾兵的肩膀。
最後一排的弓弩兵,則是放下手中的弓弩,雙手扶著前排槍兵的腰部,然後有著節奏的吼著:
“陷陣之至有死無生!”
“陷陣之至有死無生!”
“陷陣之至有死無生!”
……
隨著一聲高過一聲的呼喊聲,整個陷陣營緩緩的向前行進,每一步都邁的非常穩健,將剛剛撞在盾牌上的後金騎兵,向後方推去。
同時長槍不斷一抽一拉,收割著擋在前方後金騎兵的性命。
這個時候朱皓再次揮動令旗,隨著朱皓的令旗揮動,剛剛一急一緩的鼓點聲,再次變得急促了起來。
隨著急促的鼓點想起,剛剛分裂散開的那一千騎兵,迅速合攏然後,縱馬從後金騎兵的身後,想後金騎兵殺來。
這一前一後的攻擊,頓時讓這些後金騎兵首尾不能相顧,陣型大亂,四散奔逃。
俗話說兵敗如山倒,此刻後金騎兵,都恨爹媽少生了兩條腿,恨坐下戰馬速度太慢,全然不理會,鰲拜的大聲呼喊。
朱皓見後金騎兵已經潰散,便命令,陷陣營兩側,許褚帶領的騎兵,衝殺了一陣,隨後便鳴金收兵,回到了自己的大營。
其實這是一次,重創後金騎兵的很好機會,不過卻因為陷陣營是重灌步兵,不善長途奔襲追擊,只善於陣地戰。
況且朱皓本身也是為了拖住皇太極,並沒有打算以十萬人,能夠全殲皇太極的二十萬大軍,此一戰的勝利,完全是因為鰲拜輕敵,同時他不知道陷陣營的厲害。
而這並不能代表,朱皓有,完全擊敗後金二十萬大軍的實力。
不過朱皓相信此戰過後,後金騎兵絕不敢在輕易來戰,這足夠他拖上皇太極一陣功夫。
鰲拜的前軍四散奔逃,皇太極在中軍看著大怒,不過他雖然憤怒,但還是明智的選擇了收兵,同時堅守不出。
這個情況,與朱皓預測的差不多,皇太極在此次兵變後,很長時間,都沒有再來攻打明軍。
隨後皇太極開始清點兵馬,看一下此戰的損傷,可經過他一番查對後,他赫然發現,經此一站,他帳下的前鋒兵馬,竟然損失了兩萬餘人,正先鋒軍,機會被打光。
面對如此戰果,皇太極勃然大怒,當即便命人將鰲拜綁了軍法從事。
隨著皇太極的這聲命令下達,他身旁的蒙恬連忙上前勸說得道:
“陛下,雖然鰲拜有錯,但我軍已經兩次失利,如果再在陣前斬殺大將,恐對軍心不利,不如饒恕他,讓他戴罪立功!”
皇太極剛剛其實,就是一時急火攻心,此刻正有些後悔,不想如此殺了,鰲拜這員猛將,而這個時候,蒙恬的勸說,正好給了他一個臺階下,他當即便做了一個順水人情,道:
“既然,義兄為他求情,朕就看在義兄的面子,放過他一次!”
隨後,皇太極寒著臉,對鰲拜訓誡道:
“鰲拜,你給朕聽好了,今天的事情,朕不希望發生第二次,否則到時候誰為你求情也不行,朕必拿你的人頭,以正軍法!”
皇太極的話,說完之後,鰲拜當即一臉慚愧的說道:
“末將謝陛下,不殺之恩,末將向陛下保證,如果再有下次,末將不同陛下動手,一定自己割了人頭,給陛下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