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殿試放榜。
賜一甲三人進士及第,分別是狀元、榜眼和探花。
賜二甲進士出身二十二人。
賜三甲同進士出身四十人。
果然如嬴政所料,王榜一出,在咸陽城引起巨大轟動。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咸陽城街頭巷尾、茶樓酒肆無不談論著這次進士科科舉與三甲進士。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
士子們刻苦讀書,就是為了有朝一日金榜題名,從而步入仕途,功成名就。
貼上王榜,公佈完排名後。
狀元、榜眼、探花、進士、同進士們,紛紛被邀請到章臺宮中用宴,這是莫大的榮幸。
宴會秦王親自參加,並對六十五名三甲進士進行了一番勉勵。
宴席過後,則由狀元郎率領榜眼、探花、眾進士與同進士遊街,昭告天下。
狀元郎胡忠和頭戴金花高冠,身穿大紅蟒袍,手捧欽點秦王御詔,足跨金鞍朱鬃馬,前呼後擁,旗鼓開路,歡聲雷動,遍街張燈結綵。
處處人山人海,氣勢非凡,熱鬧異常。
好一個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咸陽城。
第一屆進士科科舉的影響,並沒有隨著狀元郎的御賜遊街結束而結束。
接下來的大秦科舉,將受到整個秦國讀書人的高度重視與熱捧。
他們會如同飛兒撲火般,前仆後繼的參加科舉。
大秦王庭也因此而獲得大批優秀賢才。
從而解決了秦王用人荒的問題。
隨著大秦越來越強大,國土越來越遼闊,需要的治世良才也越多。
數日後。
秦王親自給狀元、榜眼、探花三位進士及第,安排了職務。
狀元郎胡忠和官職最高是郡丞,相當於郡守助理,剛畢業就能得此高位,愣是羨煞旁人。
榜眼和探花也獲得相對較高的職務。
其他的二甲進士和三甲同進士,則由丞相府派遣,大多到各縣任職。
經過一番磨礪,這些優秀進士科國生,將來都能成為國之棟樑。
隨著第一階進士科科舉結束,秦王宣佈半月後舉行墨科科舉。
大秦國學墨科學院的那批即將參加畢業大考的墨生們,紛紛摩拳擦掌,準備奪取前六十六名,參加殿試,金榜題名。
……